價格與價值
上月在這個專欄內提到,現今世代只重視價格卻忽略價值,人們只滿足個人慾望,卻不看需要與否。《聖經•啟示錄》第六章六節形容末世其中一個現象,正與價格有關﹕「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一錢銀子在使徒年代相等於一個普通工人的一天工資,即使購買較便宜的大麥,也只買到三升。經文可能描繪饑荒和物資短缺,也可能敘述通貨膨脹和貧富懸殊,因為有人「糟蹋」油和酒。今年是我移居加拿大的第二十個年頭,一方面慶幸來到這個資源豐裕的國家,另一方面為加拿大人常常糟蹋物資而感到痛惜。
某日與太太逛超級市場,看見麵包餅食的貨架琳瑯滿目、種類繁多,但一想到食品要在限期前食用,過期就要報銷,換言之,大批食物將會被糟蹋,於是耿耿於懷。據悉,個別超市雖然會把到期前的部份食物捐給慈善機構,但其餘的通常都會打碎扔掉,主要是怕露宿者進食了撿來的廢棄食物而生病,影響商譽。消費者常常以為商號是浪費資源的罪魁,其實商號早已把報銷賣剩貨物的成本計算在價格之內,我們參與這種現代消費主義的買賣模式,也變相成為幫兇。
每年年底,很多人都趁購物旺季,大量買入一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既增加信用卡債務,也造成浪費。有時我們會被「價廉物美」的標籤蒙蔽,根本沒想到這些貨品來自貧窮地區的「血汗工廠」。去年孟加拉成衣廠大火,很多工人無辜慘死,原來該工廠是生產加拿大一個成衣品牌的;所謂飲水思源,我們吃的、穿的、用的,最好看看它們的源頭,看看有否引致不必要的浪費、有否剝削工人、有否污染環境或殘害動物。我立志在新的一年,凡事要看重價值,尤其長久永恆的價值,而不要單看價格。
梁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