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天堂是真的》這部影片?
怪哉不怪哉?好萊塢今年迷上了基督教題材。先有《挪亞方舟》、《上帝之子》、《上帝沒有死》上映,繼之將有《聖母馬利亞》、《出埃及記》、《末日迷蹤》等片預備上映,基督教電影從未如此火爆過。前不久《天堂是真的》一片熱映,讓一些基督徒也興奮了一場呢!
怎麼看好萊塢的基督教影片熱?怎麼看《天堂是真的》這部影片?這真的需要我們冷靜分析一番。
一個不信天堂的牧師
影片人物不多,情節簡單。內布拉斯加的牧師陶德和他的一家人生活在這個安靜美麗的農業州,陶德雖然清貧,但忠於職分,積極樂觀。影片開頭,兼消防員的陶德修好了一個車庫門的開關,當他啟動按鍵,車庫門緩緩捲上去的時候,鏡頭出現的是陽光下艷麗的農田,美如天堂。不久後,他四歲的小兒子科爾頓在旅行期間突發重病,讓他和他的教會一起經歷了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波-全因為科爾頓說他在病中到了天堂,並見到了耶穌。
第一次談到此事時,陶德正跟兒子坐翹翹板,兒子的話讓他大受衝擊,他的全部信念如翹翹板一般搖晃。一個天天在教會裡向人們傳講天國福音的牧師,因兒子提到「真的有天堂」竟會神魂難寧,並且從此被攪得他和家人都不得平安,心事重重,難道不是件咄咄怪事麼?
怪事還多著呢!陶德牧師首先想到的解決方案,是找不信主的心理醫生諮詢。女醫生說,她已逝的丈夫有信仰,她自己沒有,並反問他:「這有甚麼不對嗎?」牧師馬上回答:「沒有。」沒有嗎?任何一個基督徒都知道,這是有問題的!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這經文陶德牧師難道沒讀過嗎?陶德接下來的話更奇了:「這樣你也許能提供更科學的意見,幫助我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此事。」在牧師看來,正因為女醫生不信主,她才會給出更客觀、更合理的解釋,信主反而不好,反而可能結論失準,或會像他一樣找不著......
滿是疑竇的陶德回到家,在互聯網上查「幻覺」的解釋,他承認,對於天堂,「我一直要求孩子們相信這個,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相信」。科爾頓到過天堂之所以令他深深擔憂,全在於「我兒子對我說的這些事,會讓我在鎮上被嘲笑」。瞧瞧,這全然是個以「以福音為恥」的牧師嘛。
以大地為天堂的影像
影片給人最突出的觀感是,色彩極為亮麗。牧師驅車經過原野,航拍之下遼闊的平原,一望無際,如詩如畫,美輪美奐。金黃色的油菜花鋪滿原野,直湧到視野盡頭,豈不正喻指天堂黃金鋪地的說法?
為了讓世上的田園更像天堂,導演將所拍攝的風中搖曳的麥田特意染色處理,使麥田呈現出鮮艷的黃色,好讓大地更動人心魄,更令人喜悅依戀。
影片如此竭力美化這個世界,間接表達了對此世的眷愛,遠超過對科爾頓天堂之旅的興致,與其說「天堂是真的」,不如說此世是真的。
為了表達這樣的思想,影片曲解「在地如同在天」一語所表達的深刻豐富含義,將之簡化為「此世無異天堂」的世俗幸福。陶德講道中說:「我們都見過天堂,不是嗎?在嬰兒出生的啼哭聲中,在朋友的勇氣,醫護的手上,父母的愛裡......我們都瞥見天堂......」於是,大家紛紛擁抱、歡呼、熱情洋溢、一起蕩漾在不需要主耶穌同在的此世喜樂裡......
導演華萊士明說,本片並非為了傳道,更多關注的是人的內心,他說:「我相信,這個電影能給基督徒們真正的鼓勵,和為他們對上帝的渴望代言。它也會給那些沒有信仰和心存疑竇的人,感受愛和希望的機會。」瞧,導演原來想的是,教會內外通吃啊。
一批面向票房的影片
好萊塢真正關心的,根本不在天堂是不是真的,對好萊塢來說,惟有市場是真的。
電影是所有藝術門類中受資金、市場、消費者影響制約最深的,它只有百年歷史,卻是文化工業化的第一個產物,帶動全球大眾文化的出現並盛大起來。基本可以這樣說,電影的屬世性比任何其他藝術形式更為嚴重。當《耶穌受難記》以2400萬的投入,票房超6億的奇跡出現時,其24倍回報率足以激動投機者的跟風之心。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越來越陷入末世恐慌中,加上災害頻發、經濟震蕩、金融危機、人心浮動......使得宗教題材影片備受關注,幾乎每一部涉及聖經、涉及基督教的影片都贏利頗高,於是業界人士馬上看準這一「商機」,紛紛投資基督教內容的影片,發一筆「末世」財。《天堂是真的》這部簡短的小成本影片,票房已超9000萬,賺得何等容易!
警惕啊,基督徒本是一批被從世界分別出來的天國子民,追求聖潔、為主而活;而《天堂是真的》卻把天堂拉到地上,讓人注目這個世界的美妙,以這個世界的快樂幸福為生活目標,這完全是與我們的信仰背道而馳。其他基督教題材的影片,也都有類似問題,一群不信主的導演,抱著藉聖經片發財的願望,拍出一批混入世俗思想的電影,打著基督教的旗號販賣,基督徒不要上當!
請謹記,不要期望好萊塢會替基督徒傳福音。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