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10月初,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同時宣布,中國的國家生產總量(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在10月底將成為全世界最大,超過美國。這個消息是否表示中國的經濟已經超越美國?而它對世界的政治和經濟局勢將有何影響?
結論是如何計算出來
過去35年,中國經濟增長快速,每年平均經濟增長差不多有10%,今年中國的生產總量是35年前的25倍,而美國每年平均經濟增長只有2.7%,今年美國的生產總量是35年前的2.5倍,意思就是:1980年時,美國的經濟總量比中國大十多倍,但到今年已經是越來越接近。
在今天,中國已經成世界最大貿易國,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經濟總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觀察家一直預測中國在哪一年會超越美國,一般的預測是2020年左右,那麼怎樣獲得以上的結論呢?
在經濟學上,傳統的生產總量是用「匯率計算法」,就是將一個國家內的生產總量,計算出當地貨幣的總數,然後用國際兌換率換算到美元,再比較其他國家。不過這個方法浮動太大,因為兌換率常常有巨大波動,計算很難準確,所以經濟學家利用新的計算法,稱為「購買力平價法」(purchasing power parity method)。
這個計算法是以購買力作為標準,這方法比較穩定,也可以同時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方法就是計算購買完全相同的一件商品時,一國的貨幣可能比國際兌換率有更高的價值。例如,人民幣和美金的兌換率大約是6比1,但6元人民幣可以比1元美金買到更多同樣的商品,實際上,兩種貨幣的購買力大約是4比1。
用這個方法計算,今年美國的生產總量是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為17.6萬億美元。兩國各佔全球的生產總量的六分之一。
世界各國和中國反應
很多經濟學家對中國這一超越表示歡迎,認為這是一個里程碑,反映發展中國家的突破,也表示長期貧困地區可能有良好發展的潛力,但美國傳媒卻表現不理會和否定的態度。有些認為這種新的計算法,誇大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力量;也有強調中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也有認為這些理論的數字沒有意義,顯出美國人不願意放棄霸權的心態。
但是,奇怪地中國人對這個消息也擺出不大重視的態度,傳媒不是沒有報道,就是說中國人的平均購買力,還只是美國人的四分之一。官方態度強調的是:在經濟增長質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而且美國多年的富裕使美國人囤積了很多物質財富,絕對比中國人富有。
為何中國會有這樣的反應?最重要的理由可能是,中國政府還沒有準備承擔經濟強國所需要負擔的責任,例如在參與國際組織時需要繳納更多的費用,或在全球經濟衰退時需要作各種犧牲,幫助有困難的國家。無論如何,即使不用新的計算方法,中國經濟超越美國必定出現,中國遲早一定要面對作為一個經濟領導國所帶來的國際要求。
孔祥烱(加拿大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