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據理力爭
人生難免遇上各種各樣的事、形形式式的人;碰上好人好事當然順遂開心,一旦遇到不公平的事、受到委屈和壓迫的時候,當如何自處呢?尤其生活在陌生的國土,說著不熟悉的外語,心中會否早有怯意,因而選擇息事寧人、自認倒霉就讓事情過去呢?
不平則鳴 激起千層浪
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一名推著嬰兒車帶女兒上街的單親媽媽,被公交車司機拒載,理由是車上沒空間擺放她的手推車;那一刻,這名委屈的媽媽只得無奈地從車上下來,但深感受辱,女兒更因而受寒生病。這個媽媽決定,對公交車公司的相關規條提出挑戰,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向不同部門和媒體投訴。
此舉引發了眾多傳媒和各界人士的關注,坊間大肆談論,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的聲音。支持的理由只有一個:這是市民的權利;反對的理由眾多,其中包括:推嬰兒車乘坐公交車的媽媽們,過多佔用公交車資源,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另有部分媽媽認為:「我們能忍,為甚麼你不能?」還有網友大言不慚地批評:「買部二手車不過2000多元,為何要自己和嬰孩受罪?」面對種種攻擊,她直接聯絡了加拿大中央電視臺 CBC News,在報道出來的第二天,《多倫多星報》和眾多華人報章及網站轉載,隨即成為矚目的全國新聞......
據理力爭 發聲有理
事件仍有待調查,且不去分析事件的內情,只看這位媽媽所做的:其一、她坦承自己的英文欠佳,卻願意連續兩星期、每晚在女兒睡覺後,伏在電腦前以蹩腳的英文,一一回覆來自網上的質疑,當她自覺已經將事件的始末完全解釋清楚之後,網絡上的各種攻擊即被她拋諸腦後,心中釋然;其二、她願意花時間精力,去研究事發區域的公交車規條,並把它與鄰近及全國不同城市作比較,指出該市公交車條例不合理的地方,令眾多需要依賴公交系統的單親媽媽,在帶著嬰兒車和孩子出入時,深感不受歡迎,存在歧視之嫌;其三、她願意開放自己,拋開華人常見的「因貧而卑」心理,詳細描述自己所處的低收入階層之生活現狀,以求得到社會和公眾的認同。
這些真誠的剖白,足以讓一個明白事理、能辨是非的人,對整個事件有一個正面和肯定的觀感。或許,事件最終會不了了之;或許,這個媽媽得到的,只是一個敷衍式的道歉;又或仍會有人待以異樣的眼光。但是,她的舉動已得到主流媒體的認同,華人同胞的支持。
在環境、文化和社會體制都截然不同的異國他鄉,有多少人能在不公平的境遇中呐喊?有多少人能放下自我、尋求社會公理?我們都需要這種不平則鳴的精神,並且要有事實、有依據,不失理性,方能在不同的處境中不卑不亢,方能持守著上帝在造人之初的價值和地位。息事寧人、後退一步,可能會令事情處理起來容易些,但卻會在內心刻下一道難以彌補的傷痕,公義得不到伸張,人的價值被金錢化、地位化。
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