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中鳴牧師/博士盛載喜樂行走聖樂之路
《你是王》《天地讚美》《大祭司》......一首首經典基督教詩歌,不但成就了吉中鳴博士/牧師著名基督教音樂人的地位,而且讓他自己的生命盛載喜樂,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更讓人看到,一個有上帝同行的人生是何等的豐盛!
音樂佈道 不斷開拓新舞台
吉中鳴生長於基督教家庭,父親是牧師,自幼看到父親為教會竭盡全力,覺得那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因而立志不當傳道人;然而,在成長過程中,他經歷了很多超越想象的恩典。在18歲那年,他決定將一生奉獻給上帝,走上這條他曾經抗拒、如今卻渴望的道路。1985年,他開始了人生第一個全職的服事-青年傳道人,並在業餘時間成立了Doulos樂隊、恩雨之聲;四年後,他轉向全職佈道-以媒體來傳福音,也就是他在《恩雨之聲》的歲月;1992年回到香港,用了九年的時間,創作出大量的敬拜讚美詩歌,《你是王》《天地讚美》《大祭司》等華人信徒熟悉的經典詩歌;在2001年成立了媒體綠洲(Multi-mediaOasis, MMO)-以音樂、影視、敬拜讚美來開展佈道的機構,繼而又成立4D-A敬拜中心,帶領一班基督徒音樂人,探索全人釋放的敬拜。他每一個時期的轉變,似乎都是在不經意間打開了局面-當年,不過是去見電台的總經理,就接下一個主持的時段,從而開辦了恩雨之聲,透過電波傳遞福音信息;之後,又因競爭者放棄面試,他得以開始《恩雨之聲》的電視製作;返港後,一場成功的音樂聚會被標籤為敬拜讚美,於是又開闢了另一條新路。其實,那是上帝為他鋪排的機會,而他也緊緊抓住這些機會,放膽而作。敬拜理念 設計 PACC模式
回顧自己的詩歌創造之路,吉牧師認為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剛回到香港的時候,以齊唱短歌為主,如《主啊,我願意》等;第二個時期是敬拜讚美的創作高峰期,寫下了眾多流行詩歌。第三期的特點表現為,音樂風格的多變和融合,也就是媒體綠洲的創立和發展期。現在,經過15年的探索和實踐,他的敬拜理念更趨成熟。他根據《聖經˙以賽亞書》6章1至8節,設計了PACC的敬拜模式-Praise(讚美)、Adoration(敬拜)、Confession(認罪)及Commitment(立志)。他認為,依此模式帶領敬拜,不僅能夠帶領會眾進入敬拜讚美的狀態,更能體現敬拜的真正意義。4D-A敬拜中心就是這樣應需而設,在今年3月開始了首次的敬拜聚會。「4個D,分別是Direct,是直接及倒空的生命;Dynamic,生命的動力、影響力;Drill,專業的事奉;Drive,對主渴慕追求的心。而A則來自希臘文Ainesis,讚美。」吉牧師解釋說,「4D-A敬拜中心在每個星期五晚上舉行聚會,無論形式還是內容,與一般教會的崇拜不大一樣。在這裡,我們不單是事奉,更加是一個家。在這個家裡,我們能夠擺脫枷鎖,釋放心靈,單純地敬拜讚美。」
幾線並行 創作佈道和培訓
一心走音樂佈道路向的吉中鳴,卻在2007年被按立為牧師。「重新走入教會當牧者,完全是因為父親。父親去世後,教會需要牧者,而我一直以來都有進入內地佈道的負擔,父親所在的教會在澳門,裡面有很多來自內地的勞工。」
他笑道,「只不過,這些年下來,我漸漸演變成基督教音樂人的牧師。由於音樂人的特質是自傲,很多時候在教會很難得到恰當的牧養,在過去幾年,我在這方面特別花了很多時間。」看到需要,他便朝著這個方向前行,除了為香港多間神學院的崇拜學及敬拜讚美課程作授課導師外,在2013年更應邀成為香港基督教基立聖工學院的義務院長,並開設了敬拜讚美的碩士和學士課程。
此外,他經常應邀到教會講道,主講音樂事工、司琴及歌唱的聚會,足跡遍及東南亞、美洲及澳紐等地。他擁有近三十年司琴的經驗,學生數以千計,目前已出版的詩歌已超過三百首;他又總結經驗,集結成書,出版了《敬拜讚美實用手冊》《敬拜靈、盛載心》等實用的系列著作。他感恩地說:「感謝主,讓我有一班很好的團隊,以致我能放下行政上的事務,專心寫歌、寫書、培訓和佈道。」近年來,他的佈道重心有一部分,就是內地的城市宣教,因此,在寫歌的時候,同一首歌會有粵語和國語版,希望能接觸到更多的受眾。重返故地 詮釋敬拜新體驗
這次媒體綠洲的北美巡迴,是吉牧師自2000年之後,首次以事奉的姿態回
到多倫多。「我對自己說,除非有新的體驗,否則我不會回來。因為若僅僅做幾場聚會,本地人可以做,不必浪費資源。」他解釋道,「在過去10多年,我在彈琴、演唱、音樂安排等方面都有新的認識。這次巡迴,我想帶給大家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元素。如敬拜小組怎樣打破傳統的四聲道,怎樣唱好和音,如何唱二音、三音,鋼琴與吉他如何配合,司琴怎樣彈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敬拜環節的鋪排等,期望能讓大家在帶領上、敬拜模式上更上一層樓。」
懷著這樣的理念,他這次同行的團隊中,沒有明星,全部都是資深人員,將重點放在唱的技巧、帶領的方式上,並且組織本地樂隊與他的團隊配合;而巡迴的內容,更囊括了崇拜、佈道、敬拜讚美和培訓講座四個主要層面,在不到一個月裡,於三藩市、溫哥華和多倫多三站共有30多場聚會。
除了這些公開的活動,吉牧師心底裡還有一個打算-興起下一代,尋找接班人和設立敬拜讚美培訓點。「下一代和接班人不是以年齡來區分,而是理念的承接;盼望能通過一些固定的、系統的培訓,興起更多的音樂人,推動華人基督徒的敬拜讚美模式。」「如果你們能夠將第一世紀古舊的平安福音,用二十一世紀的包裝帶出去,你就是一個成功的傳道人。」讀神學時一位教講道學的教授說的這句話,吉牧師不僅記在心中,也行出在現實中-著名音樂佈道家、「恩雨之聲」創辦人、前香港ACM總幹事、媒體綠洲的創辦者、基督教基立聖工學院院長......這些名銜的背後,不難尋找到他30多年來走過的生命痕跡,每一步都離不開傳揚福音,而音樂,則是他的福音平台。他謙虛地說:「音樂是上帝給的恩賜。現在回過頭看,這是一條沒有走錯的路,從事工上講是有果效的,雖然不論是經費上還是實踐中都不容易,但是,沒有後悔,並且充滿喜樂。」
周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