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子女:做手機主人 不做手機奴僕
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智能手機功能強大,是把通訊、社交、資訊與娛樂一爐共冶的輕便電腦;不少人對手機的依附,已到了難捨難離的地步。任何事物,一旦超越常態,就會產生反效果。「無手機恐懼症」(Nomophobia)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蘊釀衍生。這是對手機成癮而難以自控的一種症候。手機不在身邊,便會感到恐懼、焦慮,不安。
手機沉溺會構成心理、生理和其他問題。例如:沉迷網上遊戲而不自拔、低頭刷機身體酸痛而不自覺、誤交損友而不自知、甚至成為網絡受害人而難自救......凡此種種,對於自我控制能力較低的年輕人來說,問題尤其嚴重。
作為家長,其實也正迎向子女的這一挑戰──如何令子女在享受手機時尚生活的同時,仍能戰勝各種負面問題,不致被手機「挾持操縱」?
孩子機不離手,必有其因。沉迷手機上網、打機原來正是問題的癥兆:可能是因為學業壓力沉重、同輩相處不佳、父母關懷不足等,致令他們藉手機舒解情緒,避開問題。
因此,家長必須從基本做起,務實關心子女的需要,從而把落在手機上的焦點擴開,讓子女明白過度沉迷手機使用的弊處。這種情況,看似老生常談,卻是治本之道。重要的是讓子女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護之心,啟動子女內在的求變動力。任何事情的改變,最強的推動往往源於自己──不是由家長飭令子女作出改變,而是讓子女從內心產生動力求變。
家長也應知道,子女過度依附手機,是因為他們的個人價值觀出現偏差──過分看重手機裡的社交時尚、網絡姿彩、遊戲快感......因此,家長宜將少年人的價值觀調校正確,使他們的思想不致偏移。
我們翻開聖經,就能發現一些關顧青少年成長的經文,例如《聖經˙箴言》4:11所說的:「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智慧的道、正直的路,就是神的道、神的路。當價值觀建立正確,子女便易於指向正直的目標。只要子女的心思建立在正直的觀念上,便可形成一層無形的保護膜,
免受不良思想沾染,自發地遠離不該有的行為──包括對手機的沉迷的反思。
確立了正直的價值觀後,年輕人便有較大機會啟動自己內在的求變動力,轉而傾向於選擇手機以外的平衡生活模式。家長可以協助子女改善使用手機的依附行為,鼓勵他們為改變而付出努力,改善使用手機的習慣。
父母可以抱開放的態度與子女討論手機的安全問題,提高子女正確使用手機的意識;甚至與子女一起訂定共同接受的承諾及限制,例如上網時間、自我保護措施等。另一方面,則可鼓勵他們發掘個人愛好,確立目標,把珍貴的光陰用於其他更有意義的活動上。
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生活的一部份,而非生活的全部;自己是手機的主人,而非手機的奴僕。更要讓他們知道:無手機,不恐懼;因為在手機以外,生活別有姿彩。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