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污染中毒
污染(pollution)是指自然環境中混入了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質,其數量或程度達到或超出環境承載力,從而改變環境正常狀態的現象,其中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屬污染等。
重金屬及射頻污染
重金屬污染:指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由採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製品等人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和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就是分别由汞污染和鎘污染所引起,而其危害程度則取決於重金屬在環境、食品和生物體中存在的濃度和化學形態。
射頻(手機、微波爐、高壓電線等)污染:是指電磁輻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若長期受到過強的射頻電磁輻射,會導致人體出現乏力、記憶力衰退、心悸、胸悶等癥狀。
汞(水銀)重金屬中毒
金屬中毒,主要由於重金屬的開採、冶煉、加工,造成不少重金屬,如鉛、汞、鎘、鈷等進入大氣、水、土壤引起嚴重的污染。
個案:
李女士-59歲,在大學教書,喜歡跑步,很注意飲食,但常覺疲累、頭痛、胃痛。
史先生-60歲,地理學家,近年來越來越健忘、心情低落、長期覺得頭暈。
費醫生-55歲,外科醫生,近年來手開始發抖、頭髮掉了好多、記憶衰退。
他們都住在三藩市南灣高尚住宅區,都喜歡吃鮪魚、金槍魚、吞拿魚。經診治後,原來他們同被確診中了汞(Mercury)或稱水銀毒。有機水銀(甲基汞)中毒又稱水俁病,分為急性、次急性、慢性、潛在性和胎兒性。患者手足麻痺,甚至步行困難、出現運動障礙、失智、聽力及語言障礙;重者會出現痙攣、神經錯亂,終至死亡,至今仍無有效的治療法。發病起三個月內,約有半數重症者死亡,孕婦和胎兒亦會受到影響。汞及其化合物屬於劇毒物質,可在人體內存積。另外一部分汞離子更會轉移到腎臟。進入水體的無機汞離子,可轉變為毒性更大的有機汞,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致全身中毒;如屬急性汞中毒,會誘發肝炎和血尿。
需注意海產含汞量
所有海產或多或少都含汞,大魚因吃小魚累積汞量,因而小魚比大魚好。最好吃不超過4至5磅以上的魚,越小越好(三文魚例外)。5月到9月是三文魚季節,北美飼養的三文魚比其他地方飼養的好,其中以阿拉斯加最好,加拿大、北大西洋、智利(海鱸魚除外)次好。
飼養三文魚的肉是染紅的,含有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als多氯聯苯)會致癌,故此野生的三文魚比飼養的為佳,其中野生紅三文魚(pink salmon)最好,而南太平洋和遠東(中國、越南、泰國、印尼)出產的三文魚及日本吞拿(tuna)壽司,最好避免或減少進食。
各種魚類含汞量:
最高:吞拿(blue fin, bigeye)、馬鮫魚(king mackerel)、槍魚(marlin)、鯊魚、旗魚、劍魚(swordfish),鱘魚(wild sturgeon)等。
次高:鯛魚(orange roughy)、海鱸魚(chilean sea bass)、藍蟹(blue crab)、石斑(grouper)、鯛魚(snapper)、吞拿(blackfin, albacore, yellowfin)等。
較低:每星期食用量低於18安士。黑線鱈魚(haddock)、大西洋鱈魚(pollock)、比目魚(sole)、小龍蝦(crayfish)、貓魚(catfish)、鱒魚(trout),大西洋馬鮫魚(Atlantic mackerel)、螃蟹等。
最低:每星期食用量低於36安士。蝦、帶子、沙丁魚、三文魚(Alaskan Salmon)、鮭魚、蠔、魷魚、鯰魚(tilapia)等。
不容忽視的鎘中毒
痛痛症,又稱疼痛病、骨痛病,是1950年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的世界最早的鎘中毒事件,病名來自患者由於關節和脊骨感到極度痛楚而發出的叫喊聲。鎘(cadmium)中毒會導致骨骼軟化(骨質疏鬆症)、腎功能衰竭、肺纖維化、傷害腦細胞、糖尿病、引致癌症。鎘由山區裡的礦場排放到河裡,污染的水流到禾田,由此被米稻吸收。鎘廣泛應用於電鍍(首飾)、電池(鎳鎘電池)、染料、農藥、飼料(雞)等工業中,因此,通過相關行業的生產、廢棄物等環節污染空氣、水、土壤。
茶和米也受污染
斯里蘭卡的有機綠茶及印度的白茶受重金屬污染最少。根據《消費者雜誌》(Consumer Reports)2015年1月的報告: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薩斯州出產的米,或標明美國出產的米都含高量的砷(砒霜),加州、巴基斯坦、印度出產的香白米(Basmati white rice)的砷含量為其他地方出產的米的一半。白米含砷比糙米低,注意:日常生活不要單吃米飯,可加上含砷量較低的麥片、藜麥(quinoa)、玉米、蕎麥、小米、大麥。米要多洗幾次,也要小心用米做的零食,嬰孩更應盡量避免米湯和米粥。
熊國祥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