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決心也要來
很多家長寧可支付高額的學費,也要把子女弄出國,好讓他體會一下外國的生活和西方的教育系統。新學期剛開始,相信不少從國內内出來的留學生湧現;然而,到了異國他鄉才知道,留學,並不是單帶錢來那麼簡單,非要人來、決心也要來,否則很快就要放棄。
學好英文多交流
第一要面對的自然是語言。雖然國內上過各式各樣的英文補習班,但想在第一年就跟上高中以上學府的正常進度,還是有困難的。不光是一些專有名詞,更重要的是教授使用的一些習慣用語和表達方式,這些都是你和當地學生的差距。很多乖學生想靠關起門來惡補,以為把課本上的字都查明白了,但貫穿起來還是不理解教材的意思。
在我看來,語言是不能「準確翻譯」的。說中文是一種思維,英文也是一種思維,兩個體系不能一概而論;很多人想通過翻譯,把兩個體系硬合成一,以為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記起來,到表達時就用中文組織好,再翻譯成英文說出來,這樣做,根本是沒學到英文,只學到了詞彙。以我的經驗,想學好英文,簡單一個字就是「玩」-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多參加聚餐、看體育比賽、看新聞報道......在這過程中,把他人表達情感的句子記起來,下次當有同樣情感時就照著表達。
融入當地的文化
第二是融入當地的文化。很多學生出來後,還是喜歡找中國朋友,認為老外的習慣很難適應,且不容易跟他們交朋友;相比之下,自己的同胞就比較好說話了,況且同在他鄉,更有惺惺相惜的感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想不想」而已。如果想瞭解西方文化,對它充滿好奇,你肯定能找到體驗的機會,迎接你的,可能會有一、兩次的挫敗和失禮,但這是學習必經之路,走過之後,你會到達一個全新的領域。這不就是留學的目的之一嗎?無可否認,在一個多元民族的社會裡,想要達到完全的融合,也沒那麼容易。能瞭解的東西,就要盡量去瞭解,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後,更好地做好自己本分。
很多人認為,同班的課題小組是認識朋友最好的地方,其實不然。大家在一起緊張做課題都來不及,哪有心情坐下來好好聊天?我建議不妨參加學校的社團、興趣小組,如國際象棋、化學小組、攝影、基督徒團契及查經班等等。參加這些活動時,大部分都是輕鬆的,而且都是志同道合的同路人,聊起自己感興趣或在行的話題,彼此之間更易增進瞭解。如果有機會參加他們舉辦的展覽、比賽或聚餐,這不都是瞭解當地文化的好機會嗎?
作為留學生,來到一片陌生的國土,不要害怕失敗,要勇敢地去探索。加拿大當地的民眾,還是十分友善並且開通的,他們願意跟你分享他們的故事。
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