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已於10月5日達成協議,成為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後,世界輿論最為關注的國際貿易政策領域事件。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經過五年談判磋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基本框架終於達成。這個由美國主導,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越南、新西蘭等十二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多邊貿易協定,將覆蓋全球經濟總量的40%,是一個高標準的跨亞太地區多邊貿易協定。
一、 這是美國一貫以來提升本土製造業及促進貿易出口戰略的延續。從圍繞人民幣匯率的數次法案,到購買美國貨,美國在這方面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二、 為了重新制定美國主導的多邊貿易體制。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由美國主導的亞太地區貿易協定,奧巴馬在10月5日發佈的聲明中稱:「當超過95%的潛在客戶生活在我們國境之外,我們不能讓諸如中國的國家,制定全球經濟的規則。」雖然這種另起爐灶、重新制定一個高水準區域貿易協議的做法費時費力,但在對目前多邊貿易談判極其失望的情形下,美國寧可重新制定一個高水準版本的貿易協定,也不願意在多邊貿易協定推進方面再次失望。
三、 美國最終目標,就是把中國納入美國所制定的貿易和投資規則體系之中。事實上,美國並沒有預期到中國加入世貿後,貿易發展如此快速,以及對世界貿易格局帶來的衝擊。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認為中國加入世貿,並未能有效地消除中國經濟體制中政府干預及對外資企業的限制。
中國的影響和衝擊
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規則談判階段,從美國的實際行動來看,的確不希望中國加入;原因是美國希望將它打造成一個大大高於世貿、高版本品質的多邊貿易協定示範本,進而未來引導中國納入其規則體系。因此,怎麼會在談判階段引入中國,增加談判技巧和溝通難度呢?
從長期看,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簽署後,美國很難將中國徹底排除在該貿易體系之外。在當前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中國在世界進出口貿易排名第一的情況下,美國是不可能通過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起到排除中國的作用,中國與其十二個成員國中的八個,都已簽署自貿區協定。但從短期看,特別是在近期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和美國穩步復蘇背景下,達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或會衝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
有悲觀者認為,中國如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將會被阻擋在新一輪貿易自由化浪潮之外;事實上,無論加入與否,中國始終在朝著貿易自由化方向前進,因為中國是上一輪多邊貿易開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中國是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何時加入?如果不加入會怎麼樣?這牽扯到中美之間,長期以來的國家博弈在貿易上的反應。首先,從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發展方向看,其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市場化,與中國改革的總體方向一致。其次,中國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選擇外,也有多重路徑,如加快東盟主導的區域一體化建設(RCEP)談判、中日韓自貿區(FTA)談判、一帶一路建設等;從戰略主動方面,中歐和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都會有效減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產生的負面衝擊。
從美國方面看,中國如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需要遵循原則規定,不會出現降低門檻或設置過多例外清單;其加入將會從某種程度上重現當年入世貿效果:客觀上會從外部環境倒逼中國改革進程加快。
李曉雪(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