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40美元一桶是否過低?
供求失衡 原油價格持續下跌
原油價格在過去數月,一直徘徊在40至50美元之間。上一次油價跌破50美元,是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只維持了一段十分短的時間,油價就急速反彈;到了2009年底,原油已回升到接近90美元一桶。之後數年,即使全球經濟疲弱不堪,但油價依然可以長期保持在100美元的高位,全無下滑跡象。
筆者仍清楚記得,當時參加不少投資會議,差不多全部研究世界原油供應的分析員都認為,油價會持續站穩,尤其是長遠的油價,根本不可能跌到70美元以下;其主要論據是,許多非傳統的產油方法,開採成本均超過70美元,如果油價長期低過70美元,許多油公司包括加拿大的油砂和美國部分的頁岩油,都無法生存,於是70至80美元一桶油就成了不少投資者的底線。
令全世界都大跌眼鏡的是,原油價格從2014年中一直持續下跌,累積跌幅在過去18個月已超過50%,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從2014年中開始,全球每日總產油量平均每月增加約20萬桶,而石油需求的增長幅度不過是10萬桶左右,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以沙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不減產量,原油價格從接近100美元的高位回落,尚且可以理解,但有一點較令人費解的是,市場預期油價在未來10年都不會回升到70美元。就如上文提及,以現有的技術和知識,70至80美元一桶油是一般公認的底線,低於70美元的油價,必然會令不少油公司岀現虧蝕,而最終被迫逐步停產,導致整體供應量大幅下跌。超級周期 理論基礎技術突破
如果單從成本考慮,市場對於未來10年油價的預測,未免過於悲觀,甚至可以說是不合乎市場供求原則;但不要忘記,開採石油的技術正不斷改善和進步,就如當年研發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king)一樣,20年前認為無可能普及的一種方法,今日卻改寫了美國產油的面貌;5至10年後,若新技術可令成本價由今天的70美元下降至50美元(或者更低),也不足為奇。其實,關於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在過去100年的升跌,已經有不少學術研究,其中一個最大發現是,原材料價格的「超級周期」,而整個「超級周期」的理論基礎,就是新技術的突破。
一般的經濟周期約為5至10年,但原材料的「超級周期」卻長達25至40年。最常見的情況是,原材料的需求因某種原因突然急升,導致價格連續10至15年的升勢,因而誘發新技術的研究。從研發到成熟通常需要10年或以上的時間,最終新技術的突破令供應量激增,供過於求令價格回落,徘徊在低位可以長達15至20年之久。從1900年算起,大部分原材料價格都經歷了三個半超級周期,以石油為例,最近的一個超級周期是從90年代末開始,油價由低過20美元一桶上漲至超過100美元。如果超級周期的理論成立的話,油價在過去18個月的跌勢,只是一個開始,未來15年都有可能徘徊在一個低水平。
納言(加拿大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