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
我去年四、五月間回國,同學、同事、學生、弟兄姊妹紛紛邀請我相聚用餐,暢談往事,使我非常感動。
老同學相聚
在老同學的籌劃下,召集昔日的高中同學,在茶室邊喝茶水、邊聊往事。這次相聚的有七人,都已是87歲左右的退休或離休老年人了,其中有人當過省教育廳副廳長、市書法家等。
已是68年前了,那時我們的高中是全市唯一的公辦學校,師資是一流的。同學們在杭州西子湖畔學習,校旁是跨虹橋,我們班因此稱為「跨虹級」。午間在樓上的地鋪午睡約半小時,下午課後休閒時,可約幾位同學在湖面划小船作樂。
繆君是我高中同班畢業同學,為人忠厚、待人誠懇。畢業後留校當助教、講師、教授,後又在浙江省高教局、教育廳、教委從事高教管理領導工作。1987-1992年當選為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科技委副主任。他家中的大書架上全部是書籍和資料,1989年開始研究「比較人才學」,成為這門學科的奠基人。他撰寫《中外傑出人物群體比較叢書》及《猶太人之謎》等著作,約兩百餘萬字。2012年獲中國教育戰略研究優秀成果一等類,不愧是一名求學問、為學問的優秀學者。
從「一」說起
我去曾工作過的學校參觀新教學大樓。新樓共有十幾層高,我重點參觀了預防醫學系,共有兩層樓,十幾個實驗室(含準備室和示教室)。
回顧60年代初我任教時,該專業七門課只有一個實驗室,當時無單獨配備實驗員,教師非常辛苦,既準備實驗,又教實驗。如今,隨著學校的發展,本系實驗室增加了很多個,並配備了幾個實驗師,那「一」的時代已過去了。
與多位老同事在食堂或餐館相聚,暢談往事、醫學教育和學校迅速發展,又見到多位在省衛生廳工作的學生,聊起過去學校的生活及感受,令人鼓舞!
我在1957年到學校任教,至1989年退休,返聘10年,共歷時42年。我教過的學生中,不少人已擔任了國家衛生部、省、市、區衛生、科研、教育系統的領導和業務骨幹;有的已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還有些已成為某領域中的專家、高級技師等,他們的成績,已大大超過我所做過的一切。
離開前,有學生攜夫人從杭州駕車兩個半小時,送我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心中非常感動。
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