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見聞的反思
我和朋友剛從近年很多華人聚居的烈治文山豪宅走出來,即時感覺有千斤鉛塊、壓在心頭。
房內情景 慘不忍睹
這是一間四千呎大宅,偌大的大廳除了一台大電視外,只有四面牆壁。奶白色的地氈上,有著明顯的污漬;另一角散放著啤酒瓶、汽水罐及空飯盒......不難猜到屋主已經遷出。
樓上幾個房間的門都是虛掩的。每道門上都有顯眼的破洞,是發洩?還是打鬥遺留下來的「傷痕」?沒有答案。友人正打算折回、放棄參觀的時候,經紀慫恿說:「既然來到,就要細觀全貌,推開房門看一眼不打緊。」接著,補上了一句:「記住,是看房,把其他甚麼都當成透明就是了......」話還留在空氣中,房內情景即現眼前。寬大的主人房內,男男女女倒睡在地氈上;另一旁,還躺著一個抱著酒瓶和手提電腦的男生。經紀對此視而不見;但我們卻有慘不忍睹的驚嘆,非要立時離開不可。
獨立生活 獨自成長
回家路上思潮起伏,腦海不斷浮現剛才那群年輕人的模樣。他們的父母可知道自己的兒女如今的狀況?在毫無選擇下,孩子被父母帶來了這個世界,同樣,今天好些孩子跟隨父母走上移民路。
父母先會扣上冠冕堂皇的帽子-移民是為孩子鋪路、為下一代開拓新天地;可是,這些年,不少父母親把孩子安頓好了以後,便返回原居地。他們所持的理由就是:回去多賺些錢,好使一家人往後的日子過得更好。那麼孩子呢?就讓他們在這邊獨立生活、獨自成長,況且已留下一張大額附屬咭、一輛名貴跑車,物質享受無缺。
信心盡失 自暴自棄
跟從事青少年工作的朋友談及上述的問題時,他直言,十來二十歲的少年人,其實並沒有長大;他們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獨自面對茫然的新生活,心底渴求的仍然是父母的關愛。孤寂空虛,令這些年輕人感到苦惱萬分,縱使他們很想兌現承諾,領到一張可以讓父母拿來炫耀的大學畢業證書;可是,在短期內,跟上全英語的學科課程並不容易。有些少年人無法消除一開始已有被拋棄的感覺,漸漸地失去信心,之後變得自暴自棄,先是逃避校園生活,後是換上另一種度日方式-招聚同聲同氣、同病相憐的同齡同伴在一起玩樂;晚上游走於高級食肆餐館、電影院、卡拉ok、酒吧之間。青蔥歲月,就這樣在瘋玩、昏睡中流失......
回想在大宅內所見到的一幕幕,唏噓不已,能單單責怪孩子不懂事、不自愛、不上進、不體貼父母的心腸嗎?
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