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踏出國門
移民之痛有很多種,其中親情是最重的一環。人到中年才背井離鄉移民的為數不少,此刻要拜別年邁父母,實在難忍分割之痛;同樣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多大、多麼能幹,永遠都是孩子,都放心不下。與其日日牽掛、夜夜思念,不如親身前去看看;於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便踏出國門、跋山涉水、探親團聚。
悶得心慌 寂寞無語
一家人能夠朝夕相對共聚天倫、彼此關愛,理應歡喜快樂,卻偏偏有許多事不盡如人意,以致影響了彼此的關係。
都說相見好、同住難,初見面的喜悅,剛到異國的興奮,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驅散,文化、語言、習俗、環境等都令老人生畏、難以適應。
來自北京,原來住在多倫多市中心的老王,辛苦打拼了幾年,終於在偏遠的地區買了房子,帶同探親的父母,歡歡喜喜喬遷新居。不料,地方大了、矛盾來了,習慣了原先方便熱鬧、和一眾鄰居日日相聚甚歡的兩老,在荒無人煙之地,感到悶得心慌、寂寞無語。
原來「同病」者多的是。那天,在超市見到久違的張阿姨,言談間,才知道她隨兒子搬到列治文市的大宅;我忙恭喜她,誰知她面露愁容、幽幽地說:「搬得那麼遠,連個朋友也沒有,自己又去不到華人超市,連原先參加的團契活動也得放棄,實在是度日如年。」
共敘短暫 機會不常
被困家中的老人,難免感到「悶」,每天只能抓住的說話對象,就是同一屋簷下的家人。很明顯,他們會囉嗦、絮叨、健忘,常常反反復復地講著同一件事;要是作子女的,不會體諒,沒耐心聆聽他們的故事、當年勇、養兒時的趣事,甚至生活的艱辛......這樣,屋子裡就只會形成「冷」空氣,彼此都不舒暢。
除孤獨外,老人家最怕的是身體出毛病。國內通常有醫療保障,看病沒有顧慮,且方便容易;加拿大的醫療眾所周知,非公民若要看病,昂貴無比,就是買了保險,醫療費用也不一定全包,加上言語不通,老人家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肯去看醫生。有時,年邁的父母擔心給兒女帶來麻煩,即使身體不適,也不會坦言相告,甚至強打精神預備飲食,這也成了他們的一副重擔。
要記住,共敘時間是短暫的、機會不是常有的,所以雙方都要珍惜。但願為人子女者多多學習,用嘴感謝自己的長輩,用情體貼自己的父母,用愛呵護自己的爸媽,用心回報自己的雙親。這樣,年老父母自會感到此行非虛,長途跋涉還是值得的。
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