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變調
亞爾伯達大學社會學家斯桌申(Lisa Strohschein)有關加拿大人婚姻觀的研究發現,國民不再認為婚姻是至關重要的事,他們寧願花更多的時間在追求學業、建立事業及穩固財政等方面,而將人生大事推遲,甚至是未婚先生子。婚姻變調越演越熱已是不爭的事實。
越趨個人主義婚姻觀
昔日,婚姻被視為人生的基石(cornerstone)、真正邁向成年人的第一步,也是打造未來的基礎,就算跟配偶鬧得極不愉快,也會基於責任和承諾而維持婚姻關係。今日,婚姻越趨被視為人生的頂石(capstone),是作為成年人的最後一個步驟。
斯桌申指出,現代人在尋覓另一半時,往往側重對方跟自己的喜好、願望、教育程度、職業軌道等方面相匹配;若按著這種自我中心價值觀結合的男女,可說是只植根於個人需要,而非承諾的「自我表達」婚姻模式,所以對夫妻關係產生極大壓力,因為在婚姻生活中不免出現讓人失望的情況,當發現對方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往往會選擇離開,再另覓「合適的」伴侶。
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菲克爾(Eli Finkel)及其他研究員,回應「自我表達」婚姻模式的文章時指:現代人不但要求配偶促進個人親密和連結的需求,而且更倚賴對方來達成個人成長和成就的目標。故此,配偶除了供應家庭所需外,還要擔任好友、貼心知己、激情和冒險精神的愛好者、智力的挑戰者、鼓勵者等多種角色,然而,對配偶的超高期望,往往叫人不勝負荷。有研究展示,現代人對維繫婚姻關係投放的時間和努力較前人少,難怪那麼多人對婚姻感到失望和不滿,終以離婚收場。
收入擴闊婚姻率差距
在加拿大,婚姻跟收入息息相關-這是加拿大婚姻及家庭學會(Institut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Canada)借助加拿大統計局35年的數據得出的分析研究結論。本國最高收入的一群,最有可能結婚或以同居方式生活;中等及低收入的一群,不論任何年齡層的結婚率均下降,低收入者更多選擇不婚;35歲以下的人士趨向遲婚。
研究報告強調,婚姻不是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反而更重要的是,決策者從報告結果中得出甚麼結論。離婚和婚外生育,導致兒童和母親兩者的貧窮度增加;已婚夫婦一般較單身或同居配偶擁有更多財富;故此本國的政策制定者,應該關注婚姻的健康,因為這對經濟穩定和人類繁榮都有裨益。
經濟影響夫婦的關係
加國的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更多夫婦雙雙工作、賺取薪金,可惜金錢仍是爭執的首要導火線之一。如果夫妻對經濟問題避而不談,有可能負上沉重的代價,甚或成為離婚的主因。
葉素斯列特(Ipsos Reid)的民調發現,20%國民(已婚或同居)稱,目前的債務情況導致關係出現問題;27%稱,財政壓力對關係造成負面的影響。年輕的夫婦和同居伴侶(41%)較中年人士(28%)和長者(16%)更有可能因金錢影響關係;有孩子(35%)較無孩的(23%)更多因財困導致關係緊張。雖然大多數的受訪者(96%)知道自己的負債金額,但22%人士卻難以支付債務、貸款和信用卡的最低還款數目。
社會學家迪尤(Jeffery Dew)的研究表示,相對那些每月數次、因金錢而起紛爭的夫妻,那些每周起碼一次鬧得不愉快的夫婦之離婚率高出30%。如果妻子對家庭財政大表不滿,夫婦更有可能會離異。
臺灣離婚率全球第三
婚姻在加國已經變質,個人主義的婚姻、不婚、遲婚、離婚、再婚、同居等情況越來越普遍。那麼,亞洲的狀況又如何呢?以臺灣為例,臺灣內政部的報告顯示,在2012年有接近56,000對夫婦離婚,即是每10分鐘便有一對怨偶在辦理離婚;當地的離婚率在10年間大幅增加80%,從亞洲第一,成為世界第三。
臺灣婚姻感情家庭暴力關懷協會榮譽理事許世明認為,過分強調個人主義,有可能導致家庭破裂、社會崩毀,對整體不利;此外,很多夫婦因一方有外遇而離異。據研究所得,就算有外遇的一方再婚,在第二段婚姻中,他們仍習慣越軌,離婚率、外遇率都較第一段婚姻為高;再婚的調查中,與第三者結婚和離婚的比率也最高。當中顯示,維持婚姻,更換配偶不一定能達到目標。夫婦總有機會持不同的意見,若然大家互相尊重、學習溝通及忍耐,有助化解分歧,共創未來。
建立成功美滿的婚姻
如何建立成功美滿的婚姻?菲克爾提出三項建議:
※ 不要單單以婚姻作為實現個人成就的大前提,除配偶外,善用其他如朋友、嗜好、工作等等資源。
※ 如果你對婚姻有很多要求,那麼自己便要作出對等的付出;意即夫婦必須對婚姻投資更多的時間和心理資源。
※ 若認為以上兩項提議不中聽,由現在開始最好減少對婚姻的要求,以及重整對個人成就和自我發現的高期望。
黎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