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澳的婚姻現況
兩岸三地中,臺灣的離婚率攀升至全球第三;至於中國內地、港澳地區方面,往日婚姻關係的「七年之癢」已加速變成「五年之癢」,而未婚、晚婚、離婚、再婚、同居等情況,也越來越普遍。
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培訓交流中心和世紀佳緣網站共同發布《2012-2013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重點如下:
未婚男女激增:18歲以上未婚者約有2.5億,佔總人口18.6%;當中以大城市的比例較高,有超過1.3億未婚人士。
男女比例失衡:大約26.7男士對24.9女士,致令70至90年代出生的未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未婚男性較女性多出2,315萬人。情況最為嚴峻的是70年代出生的一群,每206名未婚男士中,只有100名未婚女士。
男士尋找較年輕配偶:按2010年中國人口調查所得,30至39歲的未婚男士接近1,200萬,但同一年齡層的未婚女士只有582萬,擇偶缺口高達614萬左右。上述情況令30歲以上的男士,傾向在80後及90後群中覓配偶,增添了80後及90後未婚男士的擇偶壓力。
男女推遲婚齡:遲婚成為社會潮流。以2012年為例,男女平均結婚年齡較10年前推遲1.4歲(男)及1.5歲(女)。
離婚增長率快:離婚數量增長快於結婚數量增長。從2000至2012年間,離婚對數年度複合增長率為7.5%,而結婚對數複合增長率為3.6%。
男性更熱衷於婚前同居:86%男士、36%女性對婚前同居持開放態度。第一次約會後,平均男士希望可以在11.4個月後結婚,女士則是13.3個月。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跟百合網婚戀研究院發表《2015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當中訪問了超過30個省區市和港澳地區約八萬人。報告顯示,兩成男女有婚外情,「七年之癢」亦加速變成「五年之癢」:
滿意度出現落差:受訪者的初婚年齡主要在22至28歲間,男士晚婚(25歲及以後)的人群佔63.29%,女性晚婚(23歲及以後)的人群佔83.07%。丈夫跟妻子對婚姻的滿意度出現落差的現象-丈夫的滿意度高於妻子;有子女的家庭,女性較男性更覺得不幸福,男女幸福滿意度的落差更大。
出現第三者:婚姻破碎的家庭中,逾半以上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男女比例相當,各佔20%,而雙方出軌的情況也接近10%。
婚姻低谷:婚後三至五年,夫婦倆的幸福感和婚姻滿意度都跌至最低點,「七年之癢」已經變成「五年之癢」;然而,只要能熬過此低谷,夫妻感情卻會逐漸回升。
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出版的《香港統計月刊》,去年刊登專題文章《1991年至2013年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的數據顯示,香港不婚、晚婚、離婚和再婚的比例呈現上升的趨勢。
未婚男女比例上升:1991年至2011年間,香港15歲以上從未結婚的男女比例上升。於2011年,從未結婚的男性達33.5%,稍高於女性的29.2%(不包括外傭)。45歲以上的人口中,香港男女性獨身的情況雖不及新加坡常見,但較中國普遍。
首次結婚年齡中位數:分別由1991年的29.1歲及26.2歲,上升到2013年的31.2歲及29.1歲,反映男女皆趨向晚婚或不婚。
登記結婚的數目:從1991年的42,568宗跌至2000年30,879宗的低位,後上調至2012年60,459宗的高位,2013年又回落至55,274宗。
再婚較20年前更為普遍:再婚數目(其中一方或雙方屬再婚)從1991年的4892宗大幅上升至2013年19,508宗。在2013年所有登記結婚數目中,35.3%屬再婚,而1991年只是11.5%。
離婚數目持續上升:2013年以每千名人口計算的離婚率是3.1人,約為1991年的三倍。2013年獲頒布離婚令的數目約為1991年的四倍,由6295宗大幅躍升至22,271宗。
由香港家庭議會發表的《2013年家庭狀況統計調查》,當中涉及受訪者對家庭重要性的態度:
※ 大多數的被訪者同意,婚姻是生命中必要的歷程(60%),生育對婚姻是重要的(53%)。相對於2011年的調查結果,2013年同意上述兩項的論調,以及已婚人士較未婚人士更開心的受訪者下跌6-8%。
※ 49%接受、31%反對同居而沒有結婚的意圖;同時,48%接受、26%反對婚前同居。相對於2011年的調查結果,2013年接受同居的態度,大幅上升8-9%,當中以15-34歲年齡層對此更為接受。
※ 對於保持單身、沒有結婚計劃的觀點,有47%接受、29%反對、21%保持中立。37%接受、39%反對女性在沒有結婚意圖下產子。相對於2011年的調查結果,2013年同意單身的人上升7-8%,當中以15-34歲年齡層對此更為接受。
※ 至於離婚方面,大多數的被訪者接受,如果夫婦不能和諧共處,又沒有孩子的話,離婚是最好的解決方法(63%),反對的只有16%。另外,54%接受、16%反對跟離婚人士結婚。相對於2011年的調查結果,2013年接受上述兩個觀點的人士增加6-7%。
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