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保證的理財計劃
在你為自己制定的個人理財計劃後,你必定會有這樣的發現:在你的計劃中,其實包含了很多的假設,當中包括對收入持續性的假設、支出的假設、個人壽命及健康的假設、未來稅率的假設、未來通漲率的假設、投資回報的假設,以及政府退休保障的假設等。
財務計劃只作參考用途
這些眾多的假設,一方面是制定計劃時的必須考慮因素,另一方面,它們猶如機器中的活動部件,其中一個部件移動,將會影響整個計劃的結果;例如,將投資回報向下調則導致需要增加儲蓄,以平衡或維持未來收入的目標。
「假設」一方面是基於過去的歷史資料,另一方面是基於現在的資訊對將來預測,而作出的合理估計。它提供的只是一套參考數值,從來不是一個絕對的基數,因此,以這套參考數值而制定的財務計劃,亦只應該作參考用途,而非一份絕對的理財應用手冊。隨著時日,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會發現,個人的財務狀況與最初制定的有所出入。
使理財經驗能輕鬆一點
你可能會問:「那麼,制定理財計劃的意義何在?它為我帶來甚麼益處?」讓我以開車旅遊作比喻來解釋一下。假如你要由多倫多開車到紐約市,Google Maps會告訴你,需要開車八小時十五分鐘便能到達;其中假設你中途一直不停下來(這當然是個不合理的假設),然後,加上過往你對要行走路段的經驗、對出門時的天氣預測、對邊境過關需要時間的估計、中途需要停車的次數及時間長短等,最後始能作出一個合理的開車時間預算。這個預算只是一個參考,它的意義不在於讓你在所預計時間、分秒不差的情況下完成旅程,而只是給你制訂一個出門及停車休息的時間表,使你和同伴能夠享受旅程。同樣道理,理財計劃的意義,不是要確保個人財產到某年日達到某個數目,而是透過計劃,為我們訂下一套行動方案(action plan),從多方面考慮個人及家庭的目標而作出優先抉擇,好使你的理財經驗能夠輕鬆一點。
其實,人亦活在許多「假設」之中,沒有事情是我們能夠絕對掌握的。《聖經》提醒我們:「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又說:「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惟有創造主知道世人的路,耶穌的福音亦是神給人唯一的把握。
林大駒(專業保險投資從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