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自我跨越尋死路
根據加拿大全國電話求助熱線調查顯示,5個來電青少年之中,有1個表示有自殺傾向或念頭,當中接近一半更有自殺的計劃。警號亮了!加拿大是世界公認為最理想的居住國家之一,然而,以上的報告反映出,理想的居住環境並不代表,青少年從此可以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
為甚麼我特別醜
調查的數據顯示,有46%是因為不滿意自己的體格和形象而萌生自殺意念。早前在另一份多倫多教育局的調查問卷中,詢問學生對自己形象的滿意程度,結果顯示,在眾多不同族裔的同學之中,華人學生不喜歡自己長相的,佔數最多。
為甚麼華人學生特別不喜歡自己的樣貌?
全球網絡極速聯繫,生活在美洲國家的華人青少年,透過媒體,天天都接觸到經過專業營造出來的亞洲偶像,配合電腦加工,甚至徹底整容,眼前的偶像們美得近乎完美,學生們自然傾慕不已;當在鏡前顧影自盼,便覺得自己特別醜。
還有,在西方社會是另一套審美系統。相比之下,亞洲人身材細小、鼻子不夠高、皮膚不夠白、眼睛不夠大;相形見絀,覺得自己特別不順眼、不美麗。掛著一臉的「不美麗」,又怎會活得開心?為求吸引肯定和讚賞的目光,有少年人會裝扮突出一點、性感一點,甚至蠢蠢欲動想去整容;也有少年人為了逃避別人的眼光,終日用頭髮、帽子、口罩蓋著臉,甚或躲藏自己、足不出戶。不論是標奇立異抑或是隱藏不露,都未能解決內心的困擾,大大影響自信心,身上猶如懷著一顆計時炸彈,隨時爆發。
為甚麼我是華人
除了覺得自己的面容不夠體面之外,華人青少年對中國人的身分也感到羞怯。華人孩子在言語、文化、認識歷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因此,在掌握中國人的形象方面非常混亂。很多孩子就算講得一口流利國、粵語,但未必可以閱讀和書寫,很多時候要透過西方的文字和報導,去瞭解中國的情況。我們都可以理解,他們接收到的訊息必然是片面甚或是負面,譬如:假貨、貪污、沒有民主、沒有公德等等,憑著所得知的印象,他們怎會喜歡自己的那副華人德相呢?
最近在杭州峰會上,奧巴馬問馬雲三個問題:
1.甚麼時候全球的精英會把孩子送到中國留學,而不像今天都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美國、歐洲留學?就連你們中國教育部部長都把自己子女送往美國上學。
2.甚麼時候全球年輕人會最欣賞中國的電影、文化、書籍,而不是像今天他們最喜歡的是美國、歐洲的電影、書籍、音樂?
3.甚麼時候全球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會首選中國的品牌?
我們的孩子,就是透過西方人的眼睛瞭解中國。這三個問題,也實實在在道出了中國的現況。華人青少年未必有能力分辨其實情況,但會認為這就是中國的全部。
為何要出人頭地
對自己的樣貌不滿意、對族裔身分不自豪,華人青少年還有甚麼可以自恃呢?既然先天條件弄得他們那麼難堪,很多華人父母便拼命要求子女惡補後天的籌碼、努力改寫起跑線、強迫子女進入世界一流的學府、爭取國際級表演機會、贏取世運金牌等目標。父母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奈何在不知不覺中壓迫著孩子,成為他們的壓力;試問有多少人能夠擠身世界級學府?又有多少人是國際級表演者和金牌得主?我們看得見是「成功」,無疑成功叫我們有自信,但是有更多人盡力拼搏,到頭來還是被列為「失敗者」,他們的煩惱可向誰傾訴呢?
誰來肯定我形象
自我形象確實重要,只是現今世代將「形象」變得商業化,大力推銷美麗、成功和出色是形象的指標,不惜用大量的人才和金錢投放在宣傳和教育大眾上,務求深入人心,繼而引發大量相關的市場商機。
在這個大氣候下,人人都不自覺地手持一面魔鏡,天天問它:「魔鏡、魔鏡,為甚麼我不及她美麗?」「為甚麼我這樣失敗?」「為甚麼我沒他本事?」結果,天天憂愁不快樂。其實是自己捆綁自己、是自己不放過自己、老要求自己跟一個「假想的完美形象」比較,每一個「不」字,就像是一縷蠶絲重重捆綁自己,編成一個又厚又硬的繭,困得快要窒息。
為著孩子的心理質素成長,我們需要花多一點努力去打破這個困局。美麗、成功和出色,確實有優勢,但可以推廣的優越形象還有更多,包括善良的心、誠信謙虛、敢於承擔、關懷別人等,我們需要抗衡文化、打破狹隘的自我形象標準、提升青少年的辨別能力、培育他們的生命素質。要實踐推廣健康的自我形象,我們需要調校生活的內容,在安排孩子課餘活動方面,除了形形式式的學習班之外,不妨刻意安排孩子當義工、參與關心弱小,甚至自行計劃關心社區的行動等。內在的美麗,需要用行動表現出來、讓別人感受得到,這樣自然會被欣賞和肯定。
塑造自己的身分
既然我們都明白,國際媒體在中國新聞的報導上不會全面,那麼,華人在西方國家更有責任將中國文化與價值中美好的一面發揚光大,慷慨地分享給其他族裔人士,越多其他族裔人士欣賞中國的文化,我們的孩子自然就會為中國人這個身分而感到自豪。同時,家長們若能多參與和建設社區,如參與清潔社區活動、派發食物和寒衣給露宿者、到公園植樹等義務工作,讓華人面孔活躍於社區建設,我們的孩子也會跟著我們,勇敢地帶著華人的面孔站出來,關懷社區、關心別人。
順逆境都要自強
父母愛子女無可置疑,然而,孩子還是有自己要走的路。除了幫助他們締造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外,當前急務是要幫助孩子建立「抗逆韌力」(Resilience),人生路從來不易走,我們曾經認為有良好的環境、有教育機會、有足夠的物質生活,就應該可以快快樂樂活下去。奈何!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溫水確實可以煮熟青蛙;但願這個調查警號,提醒我們關注「溫水危機」,好好培育孩子的「抗逆韌力」,在順或逆境之中,讓他們依然有韌力應付煩惱和困擾,勇敢面對、跨越尋死路。
黃鳳玲(燃動青年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