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恕
「......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加福音6章37節
衝突矛盾錯綜複雜
人世間的衝突矛盾,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或是社群國家之間的劍拔弩張,大都是錯綜複雜,難以疏通的糾纏。人誰無過,當我是別人犯錯中的受害者時,我會如何回應?
一位叫西蒙的猶太人,二次大戰期間曾被關在集中營,家族中有89人被德軍殺害。大戰接近結束時,西蒙仍被囚於波蘭一間監獄。一天,護士把西蒙帶到一名垂死的德國士兵卡爾面前。卡爾急不及待的,以僅存的力氣訴說自己的故事:一次部隊遭突襲,死了三十多人,為了報復,部隊捉拿了三百多名猶太人,關在一幢三層高的大樓裡,在周圍灑下汽油,之後用手榴彈點燃,有人從窗戶跳下逃生,我們便開槍。卡爾繼續提到其他的暴行,最後他說:「我知道我是罪大惡極的,在多個等候死亡的長夜中,我一次又一次渴望能向一名猶太人懺悔,懇求饒恕。我深知這是非常困難的要求,但沒有你的答覆,我將無法安然離世。」西蒙沉默良久,最後一言不發便離去。然而,西蒙心中一直感到不安,戰後更去探望卡爾的母親。當母親娓娓道出兒子的童年故事時,西蒙更感內疚,也沒有勇氣提及卡爾的請求。
饒恕是唯一的答案
知錯是否就一定能改?到底誰才可以接受卡爾的懺悔?傷害已成事實,怎有逆轉的可能?惡行的破壞力量,像漣漪般不斷向外延伸,如何才能停止?《聖經》告訴我們,饒恕是唯一的答案!「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詩篇86篇5節)主耶穌更教導我們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加福音6章37節)救恩,就是饒恕的故事,真正明白並接受救恩的人,是懇求和經歷饒恕的人,也正是這些人才能夠真正地饒恕別人。
懇求饒恕,是極其艱難的一步。很多人對自己的惡行、對在別人生命上的摧殘視若無睹,以自義或自卑的兩極態度來自我麻醉。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惡行,放下自義,知道不能依靠自己的方法;也要放下自卑,不要自暴自棄,回到充滿憐憫的真神面前。卡爾真誠面對自己醜陋的過去,沒有任何的掩飾,在一個陌生的猶太人面前懺悔,這實在是可敬的。《聖經》記載:「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篇17節)。卡爾那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必以超越我們能明白的公義及慈愛,回應他的懺悔。
體諒傷害自己的人
給予饒恕也是很艱難的一步。真正的饒恕,不是一筆勾銷的忘記,而是打從心底的體諒那傷害自己的,也是罪人,跟自己一樣。真正的饒恕,沒有帶著半點「我比你好」的味道,更會與對方合力修補罪行帶來的傷痛。神藉耶穌成就的救恩,也是這樣,神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饒恕,而是甘心與祂兒子別離,讓祂成為人,經歷我們所經歷的。接受救恩的人,也會在基督裡得恩典,改變罪行的後果。罪行的事實不會改變,但那負面消極的果子,經過真誠的饒恕,可化作正面積極的力量。
西蒙沒有即時回應卡爾的請求,但一直放在心中。日後尋得卡爾的母親,更登門造訪。為甚麼西蒙這樣做?除了饒恕,還能有甚麼更好的解釋?一個猶太集中營的倖存者,跟一名曾殘殺猶太人的德軍之母,竟能促膝長談,追想那德軍的童年,這不就是一幅叫人動容的饒恕圖畫?
一個曾深受至親傷害的人,久久未能饒恕,直至明白接受耶穌的救恩,才能坦然饒恕對方,之後無比的愉快。他感慨的說:饒恕像一把鑰匙,把我心中仇恨的監牢打開,牢中犯人馬上走出來,一看之下,那犯人竟是自己!親愛的朋友,你願意接受神的饒恕嗎?你願意饒恕得罪你的人、走出仇恨的監牢嗎?請用本報決志表跟我們聯絡。
魏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