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風不可長
這些拉斯維加斯式的大型賭場,紙醉金迷、富麗堂皇、令人無限嚮往;又能為政府帶來可觀收入,更被視為可以帶動城市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然而,一名在20年間輸掉近百萬元的賭徒,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這些都是糖衣毒藥。 華人對賭並不拒抗,常有「小賭怡情」的觀念,但往往看輕了「大賭亂性」的悲劇,正是由「小賭」開始。一所斥資7億的豪華賭場,9月底在溫哥華市中心正式開幕;而多倫多活拜馬場的賭場擴展計劃,亦已於8月拍板動工,超級賭城預計2021年在市中心內建成。一所近在咫尺的賭場,是禍是福?
市場行銷講求品牌化(branding)包裝,如今上賭場已被打造成身份象徵、高等消費、豪華享受;購買彩票,則是實現人生夢想、早享自由、為人帶來希望。可是,歌舞昇平之下,真相並非如此。
賭場巴乘客變賭客
多倫多癮癖及精神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在6月時發表研究報告:《免費巴士?賭場巴士和長者問題賭博的關係分析》"A Free Ride? An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Casino Bus Tours and Problem Gambling Among Older Adults",顯示賭場巴士和問題賭徒(Problem Gamblers)的形成有明顯的關係。報告中指出,乘搭免費賭場巴士的乘客有30%是問題賭徒,而這些乘客大部分是75歲以上、非加拿大出生的女性。
安省許多賭場向55歲以上的人士促銷免費巴士、免費午餐和特價住宿,而這些年長人士往往因為缺乏社交網絡,因而到賭場打發時間,結果染上賭癮。一般長者成為問題賭徒的機率不高,大約只是五百分之一,但研究發現,上了賭場巴士之後,機率增加至十分之一。研究中這些針對年長人士促銷的賭場,都是由安省彩票局(OLGC)經營的。
這種接觸賭博越容易,越大機會成為問題賭徒的現象,多倫多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的註冊戒賭輔導員方紫君屢見不鮮。「這個情景不斷出現,我有不少clients(求助者)住在瀑布賭場附近的城市,原本沒有賭博習慣,為了打發空閒時間,於是週末就上賭場,結果出了事。」方紫君認為,這個情況和賭場巴士乘客變賭客的現象吻合,所以有理由相信,一所座落在市區的賭場實在是潛伏著危機。
方紫君介紹有關賭博的小冊子。
一夜之間花盡薪金
根據卡加里大學的報告顯示,全加拿大約有3%的人,因為問題賭博而影響個人、工作及家庭,人數超逾一百萬,華人亦不能置身事外。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黃曉瑩博士坦承:「華人的賭博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現在賭錢實在太方便容易。」她也指出,網上賭場更為方便,可以足不出戶、躲在被窩內下注。家和自1996年開始提供戒賭博輔導,服務華人社區。方紫君稱,最近一年前來接受戒賭輔導的人數有330人,但相信這數目只是冰山一角,不能真實反映實際的嚴重性。「有些人是要去到谷底,才會來找我們的。」
這些走到谷底的人,跟廣告中上賭場、買彩票的人截然不同-有人玩網上賭場,一夜之間輸掉兩年薪金;有人一拿到薪金就全數拿去買649彩票,認為「大包圍」贏面大;更有中國留學生輸掉房子,不知如何向父母交待而瀕臨自殺邊緣。「輸掉房子不單自己崩潰,父母知道後也會崩潰,因為可能那是他們畢生的積蓄,甚至是問人借錢來買的。」方紫君認為,賭博並不只是個人的事,更會影響身邊的人。
為了賭博賠上一切
「家和設立戒賭服務的初期,尋求支援的人以家人為主,但時至今日,賭徒或家人自行尋求援助的佔了40%,其中又以賭徒本身為多。另外,60%則由其他地方轉介,例如註冊信託師、律師、醫生、會計師、銀行或賭場等。在家和接受輔導的人,年紀由18至87歲不等,以40-55歲佔大多數,達40-50%,60歲以上佔30%;操廣東話佔60%,普通話40%;男性佔70%。老移民較新移民的情況更嚴重;在教育水平、收入上沒有特徵,有教育水平較低的,亦不乏有博士及專業人士等。」方紫君詳加說明。
至於賭博形式,包括:上賭場、賭波、買彩票649、上網賭錢、Bingo場、賽馬(本地馬場或外圍馬);其中以上賭場為最多,其次是外圍馬及網上賭博,方紫君指網上賭博的情況有上升趨勢,對年輕人影響深遠。 家和現時為問題賭徒提供一對一的輔導,面談或電話均可,絶對保密,費用全免。
「許多人找我們幫忙,都是因為經濟和家庭關係出現問題-有人被人追債;有人鬧離婚、和子女脫離關係、家暴,甚至因為影響兒女,導致兒童會介入。」方紫君稱許多賭徒事後回看,認為自己輸了許多東西:「錢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但賠上了健康、時間、家人關係、自尊和信用,這是用錢也不能買回來的。」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