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比特幣」
無可置疑,比特幣是2017年其中一種「升值」最快和最急的「投機」產品。2010年3月份,每個比特幣只值0.003美元,2017年年底,已升至20,000美元,但每天或每小時的上落波幅,真令人膽戰心驚。比特幣(Bitcoin)是由一名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又譯「中本哲史」)的日裔美國人,於2009年利用無國界的對等網絡和開源軟件發明創立。
投機虛擬「加密貨幣」
說它投機,一點也不足為過,這種虛擬「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不像傳統貨幣有政府在背後撐腰,它沒有中央發行機構,無法任意增發,其交易是在全球網絡中進行,不必經由第三方的金融機構,也不願經過銀行、結算中心、證券行等第三方,主要是避免手續費與繁瑣的結算程序,故此越來越廣泛應用,但也成了非法交易的渠道。
近年,駭客(黑客)入侵並操控大型電腦系統之後,都會要求對方繳付比特幣來解鎖還原,部分不良及色情網站,也會接受比特幣的支付方式,毒品或軍火走私集團,同樣利用比特幣來洗黑錢,大家不可忘記,這些非法集團收取了比特幣或其他虛擬貨幣之後,最後都兌換為實體貨幣。
任何人皆可參與比特幣的交易,也可以通過稱為「挖礦」(mining)的電腦運算來發行比特幣。不過,它最初的協定數量上限是2,100萬個,說是可以避免通脹問題。當挖掘時,每個網路節點向網路發放交易訊息,這些訊息在經過礦工(在網路上的電腦)驗證後,礦工用自己的工作證明結果來表達確認,確認後的交易會打包到資料塊中,資料塊會串起來形成連續的資料塊鏈(即所謂「區塊鏈」Blockchain)。
比特幣炒上「癲」價
比特幣近期炒上「癲」價,引起愈來愈多貪圖利益者的興趣。聞說有人或企業機構不務正業,傾家蕩產購置電腦設備和硬件,在家中「挖礦」,即上述提及的電腦運算,他們消耗電腦中央處理器(CPU)的電力,編寫特定解決方案或程式,也同時消耗時間來進一步產生比特幣。由於耗電量,導致室內(地庫)氣溫飆升,令挖礦者汗流浹背,情景猶如開採礦坑一般。
除了比特幣,現時也有幾隻性質相近的虛擬貨幣正在熱炒,包括升幅已超越比特幣的萊特幣(Litecoin),還有從以太坊(Ethereum)衍生出來的以太幣,也有瑞波幣(Ripple)和新版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它們之所以方便,是用家透過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中的加密錢包軟件,無需任何銀行、信用卡、在線支付公司等中介機構,隨時隨地在網絡上直接交換物品和服務。已有手機應用程式利用區塊鏈技術,在以太坊推出「以太貓」(crypto kitties)的遊戲,讓玩家在手機程式內,以類似比特幣交易的方法,買賣和飼養這些卡通貓,以較為簡單的方法訓練自己如何參與買賣,這些卡通貓的價錢竟然炒到比汽車還要貴!
投資市場對於這類虛擬貨幣意見不一,有期貨交易所陸續推出比特幣期貨產品,一些經紀行認為它會不斷攀升;然而,絕大部分投資大行都提出警告,說虛擬貨幣不是真正貨幣,風險極大,有人甚至抨擊其運作類似「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呼籲大眾要小心,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也勸喻投資者切勿盲目跟風。
不知何時會大爆破
幾年前,日本的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就懷疑遭黑客入侵和盜竊,客戶的85萬個比特幣不翼而飛,鬧得滿城風雨:在中國,由於交易允許用戶免費投入,吸引大量投機分子,導致中國監管當局於2017年9月插手,並打壓比特幣交易,希望消除潛在的金融風險。可是已有中國的科技公司,趁機推出另一種加密貨幣,名為「鍊克」(LINK Token),看來這種泡沫將會延續下去,只是不知道何時大爆破、或爆破的威力程度與後果而已。
大家切勿把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與電子貨幣(Digital Currency)混為一談。電子貨幣是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們日常也會使用電子方式來處理銀行的金錢交易,簡單如乘車儲值卡、手機支付程式等。加拿大中央銀行最近透露,正在參考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研究能否發行自己的電子貨幣。
總而言之,金錢的價值來自「信任」(trust),正如美元鈔票上寫道:In God We Trust。昔日,我們使用的錢幣是金銀銅等金屬,是因為我們相信金屬最終可用於首飾或工業上;今天,我們使用的鈔票,是因為我們信任政府,最終有支付和結算的能力。未來,究竟我們會否信任一大堆數字,以及沒有實體及「去中央化」(decentralized)的交易模式呢?由於虛擬貨幣是跨國界而沒有中央政府監管,背後也隱含著「顛覆」社會和政治秩序的危機,這又是否是我們願意看到的世界呢?
凌信(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