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比特幣
2011年12月20日,中國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一則《大三學生手頭有6000元,有甚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的熱帖,有比特幣的投資者如此留言:「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5年後再看看。」
6,000元人民幣當日可兌成948美元,可買269個售3.52美元的比特幣。5年後2016年12月20日,幣值升上790.16美元,這筆投資變成21萬美元。一年後,更加令人目瞪口呆,比特幣在去年12月最高峰時攀上19,783美元,這名大學生當年如果真的買了比特幣,6,000元人民幣會滾成532萬美元;然而,不到一個月幣值又大跌下來。
這種無中生有的虛擬貨幣,去年被看成是賺錢的黃金機會,亦有人視之為媲美17世紀鬱金香泡沫的投機派對。在虛擬與現實之間,這場派對你會參與其中嗎?
虛擬貨幣背後的理論近似科幻小說,但買賣卻非常草根,按著地址尋找售賣比特幣的ATM自動櫃員機,十分鐘車程內已有好幾間,大多數是街坊便利店。在一大堆薯片、衛生紙和印度雜誌中,比特幣ATM與提款機並列,只要手上有智能電話、現鈔,便可以隨時買賣,街坊大媽、大叔加入比特幣一族,毫不困難。只是這些看來「親民」的投資,其實背後沒有法例監管,便利店裡投錢買比特幣,意義上和扭蛋機沒有分別。
全民瘋炒
比特幣是市場中最主要的虛擬貨幣,自2009年面世以來,「泡沫」、「龐氏騙局」的狠批一直不斷,但至今仍然不死,價值也由最早期面世時的一文不值,升至最高峰時的近2萬美元,就算去年12月從高位下滑,市值在2017年也升逾19倍,逾3,000億美元,標普500指數同年漲幅,也不過是19.4%。根據 Google Trend 的統計,去年在新聞搜索類別上 "Bitcoin" 全球排名第二,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一些國家如南韓,國民更瘋炒虛擬貨幣。根據統計,南韓約有200萬人持有虛擬貨幣,上班族、家庭主婦,甚至學生、長者也在炒賣,以至南韓政府擬立例管制。這個泡沫無論是否爆破,對社會都影響深遠。
人人挖礦
然而,比特幣的影響其實遠不止於此,在泡沫還沒有爆破前,衝擊已然存在。比特幣除了可以用錢買入,也可以使用「挖礦」的方法取得,只要使用巨大運算能力的電腦,破解比特幣系統中生成的密碼,就可以「挖」到比特幣作為報酬。計算密碼需要海量的超級電腦,不停24小時運作,消耗電力驚人。隨著比特幣價格的飈升,越來越多人加入作「礦工」,據估計挖掘比特幣每年耗電量32太瓦(terawatts),足夠供電給美國300萬個家庭,隨著挖礦難度越來越高,需要更高級的電腦來演算,耗費電力更厲害,預測至2019年中,挖礦的耗電量即等同美國全國耗電量,6個月後更等同全球耗電量,不少專家非常擔憂會造成一場環境災難。
轉戰加國
現時全球每天發挖出來的比特幣有三分之二來自中國,這些中國比特幣公司在偏遠地區,如內蒙古等地設廠,以低廉的電力每天挖出數以十萬美元的比特幣;但自去年底中國政府開始管制虛擬貨幣,今年1月更下令關閉國內比特幣挖礦業務,一些公司正準備遷往其他國家,第三大礦場萊比特公司正準備在加拿大開展業務,而一名中國礦工更在加拿大的比特幣聊天室中,明言為了安全和穩定,他打算將礦場搬來溫哥華。加拿大成為礦場目標,是禍是福?難以知曉。
虛擬貨幣的影響,無人能置身事外。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