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歷流光小
不是昆蟲研究者,印象裡螢火蟲是會發光的、小小的、到處飛的......特別之處是牠亮著身體上的一小點光,綠綠黃黃,所以有種光叫螢光,有種色叫螢光色。
隋唐詩人虞世南這樣詠螢:「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寫這小蟲閃著鮮明的光,拍著小翅隨風飄颻,為怕沒有人賞識牠,於是便在暗黑中自我發光,惹人注目。不認識就是不認識,誤會產生於單一角度的看見和解讀,這詩為螢火蟲下了一個偏頗的註釋。「的歷流光小」是真的,「飄颻弱翅輕」也是真的,但,螢火蟲可曾是因為「恐畏無人識」才在「暗中獨自明」?
實情是螢火蟲本來就可以發光,根本毋須招誰來看,那點光都會在暗處發亮。夜裡流動的歷之光,原就是牠本性的真實流露。管你看不看上牠,賞不賞識牠,牠仍然堅持要飛要亮。儘管你輕篾牠流光弱小、藐視牠生命不長,螢光還是附牠而來,隨牠而去。
還是李白寫得好:「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螢火蟲的本相就是這樣的啊!雨打風吹光難滅,暗處反顯色更明。李白詠螢火,同樣不提一個螢字,卻直指螢這小蟲,無間地在困難時表現從容自若的泰然,逆境處激發高傲不屈的風骨,因為,螢的實質本是如此。牠那種我自閃爍的明亮與孤芳的氣度,堪可與星月相提,豈會恐畏無人識?
李鴻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