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鳳鳴岐
近百年的普洱茶還可以喝,但有沒有想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木製樂器仍可彈奏如常。要說的就是,斲琴名家雷威在唐玄宗開元二年斲製的古琴「彩鳳鳴岐」。
看到「彩鳳鳴岐」的名稱,有鳳凰和岐山,想必有典故。鳳凰為祥瑞之物,鳳為雄、凰為雌,有鳳凰棲息的地方,古人看成吉兆。中國古代不看重動物學,反從社會學去理解動物,從教化角度賦予象徵意義,藉以加強道德規範。例如小羊羔跪著吃奶,原是遺傳物質控制的先天行為,卻說成羊羔跪乳,重孝感恩。另一方面,又有人把母雞打鳴,附會為外戚專政,以達不同的政治目的。
「彩鳳鳴岐」的典故,是指周朝將興時,其發源地岐山有鳳凰鳴叫,這吉兆展現出文王的德政。「彩鳳鳴岐」的音色「柔和圓潤,餘音綿長」,以這名稱命名,最適合不過了。
國寶級的「彩鳳鳴岐」流傳至今,有一段滄桑史。清道光年間,這琴仍為滿清貴族所藏;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入京,把王府收藏搶劫一空,古琴流落民間,為琴人楊宗稷重金收購。一九三二年楊去世後,此琴落在曾任浙江省財政廳廳長徐桴中;一九四九年徐前往臺灣,一九五三年土改後,古琴被送往鎮海縣文化館,次年輾轉送到浙江省博物館,「彩鳳鳴岐」成了鎮館之寶。琴上已沒有弦線,躺在博物館五十年。怎樣才使這彩鳳再鳴響?下次說吧!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