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油管糾紛
擴建計劃利潤有關
本國近日的政治和經濟熱話,除了與美國和墨西哥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外,莫過於加西的「輸油管糾紛」了。自從亞省於1947年發現大量石油資源蘊藏之後,政府隨即考慮建一條輸油管,從亞省把油氣資源運往卑詩省沿岸港口設施,然後售予亞太地區;當時碰上朝鮮半島戰爭,出於軍事考量,油管勢在必行。
經過多年的擴建,這條稱為「跨山(或橫山)輸油管 」(Trans Mountain Pipeline)的項目,終於在2008年完成。不過,承建輸油管的康德摩根油公司(Kinder Morgan)於2013年再次向加拿大國家能源局(National Energy Board - NEB)提出申請,在現有的管道旁鋪設新管道,並加建12個泵油站,這項擴建計劃當然獲得本國大部分油公司支持。
如果不健忘,2013年的油價處於升軌,到了2014年年底油價才大幅滑落。能源公司提出擴建計劃,自然與利潤有關。原油價格自從2014年以來,因為種種原因而偏軟,這幾年,擴建油管似乎「消失」在政壇和媒體的雷達屏幕上。
多次滲漏污染環境
此外,1961年至2016年期間,這條「跨山輸油管」曾出現八十多次滲漏,污染卑詩省的天然環境,環保團體與原住民非常反對這次擴建計劃。剛巧這幾年,亞省與卑詩省的政壇也換了班子,尤其現時的卑詩省政府,是由新民主黨與綠黨一起合組少數政府,卑詩省政府基於本身的意識形態和未來選票,不得不「尊重」環保團體的看法。雖然聯邦政府開綠燈,說已經謹慎審批,但依然諸多阻擾,限制稀釋瀝青的輸送量,又要求完成可以減少滲漏的研究報告,並說要徵詢當地原住民的意見。亞省馬上還擊,限制卑詩省的葡萄酒進入亞省,其後為了示好,把禁令撤銷。
能源業要政界表態
事件突然鬧大,是因為承建輸油管的康德摩根油公司突然宣佈,如果未能於5月31日前獲得保證可以達成擴建協議,就索性撤銷整個擴建計劃,更把矛頭直指卑詩省政府的攔阻,及美國德州投資者不知道油管的前景和未來的投資額度。
有分析認為,油價開始掉頭回升,是能源界迫政界表態的背後原因。近日,原油價格再挑戰2014年以來的高位。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早前發表報告,說由於加拿大的運油管道設施和網絡不足,只依靠現有管道和鐵路,無法充分發揮出口作用,導致「加西特選油」與「西德薩斯中級原油」出現龐大的價格差距,令本國今年將蒙受156億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大約0.75個百分點的增長率。
亞省,以至加拿大的經濟也漸有起色,縱使亞省也由新民主黨執政,但關乎自身的資源經濟利益,不得不與鄰省較勁,威脅要削減輸往卑詩省的能源產品供應量。亞省省長諾特莉(Rachel Notley)要求總理杜魯多 介入,居中調停。
總理斡旋未知成效
杜魯多馬上召開內閣會議,而本來的外訪行程也有變,被迫折返渥太華,與諾特莉及卑詩省省長賀謹(John Horgan)開會,試圖化解這場可能觸發憲政危機的糾紛。不過,杜魯多的斡旋工作能否見效,仍需拭目以待。杜魯多已經指示聯邦財長,加入與康德摩根油公司的談判,又重申國家利益及聯邦政府在這個議題上的司法管轄權。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即使新民主黨的理念是支持環保,但不同省份,也會因為自身利益而「各懷鬼胎」,他們都是向選票交代而已。同樣面對經濟利益的聯邦自由黨政府,即使主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會因為經濟利益而「就範」,容許污染環境的石油業不斷拓展!
凌信(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