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力行減膠有道
「多倫多華人環保大使」(TCEA)在20多年前成立,目的是向華人移民推廣環保意識,Vincent因為關心環保的問題而在2005年參加,他本身是氣象學博士,研究空氣污染,現時於加拿大環境部任氣象專家。只要有決心,日常生活中的塑膠品不難避免,一天就可以減少製造好幾件塑膠垃圾。
加拿大環境部的綠色團隊在六月的環保週中,於加拿大環境部舉行有關膠袋的展覽。(圖片:Vincent Yau)
自備杯、盒、袋
日常生活中Vincent身體力行,堅持環保之道,盡量減少製造垃圾,購物時用的是一個用了10年的環保袋。外出飲茶帶食物回家必自備空盒,用自己的盒子不但環保,效果更好,不會漏汁,買燒臘也是這樣;而媽媽也是這樣做,她主要從實用角度出發,不想帶發泡膠盒回家,免得要處理垃圾。此外,又擔心發泡膠盒「有毒」,最近連自己的盒子也轉成玻璃了。
Vincent日常自備杯子去買咖啡,不單每杯咖啡可以便宜一毛錢,也不用製造咖啡杯垃圾,他笑稱咖啡杯買了20多元,咖啡至今買了逾200杯,早已回本。「自己的杯子不會漏,有些店的杯子經常漏;另一間的杯子雖然不漏,卻用了很多物料去製造,很不環保。」他指出TCEA去執垃圾時,最常見的垃圾是膠袋,其次就是咖啡杯。
小心「膠面霜」
Vincent也提醒華人,要注意一些日用品帶來的生態影響,例如許多強調「深層清潔」的洗面霜,所謂的「潔面柔珠」,其實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型膠珠,洗面後會隨下水道流入河流海洋,魚類會吞入肚內,消費者使用這些洗面霜時要特別小心。2016年時聯邦政府宣布,會於2018年7月1日禁止含微型膠珠的產品如沐浴露、牙膏及洗面霜在市面發售。
Vincent認為大家身體力行,做一丁點事情就可以保護環境,問題是大家肯不肯去做。正如樽裝水看來很普通,但他覺得「非常無必要」,最近更驗出部分品牌含有微型塑膠,在製造垃圾之餘,他質疑:「為甚麼要付錢去吞膠粒?」在呼籲華人實踐環保生活外,他更希望華人多參加政治活動,支持具環保意識的參選人。
不用衛生巾
愛德華皇子島剛在6月通過禁用膠袋法例,省內居民 Megan MacKenzie 額手稱慶,她特別去信省長讚揚他的決定。兩年來她在生活上全面「戒膠」,因為自覺為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垃圾,她的改變包括:
•不用衛生巾,改用可以循環再用的醫療硅膠
製成的月事杯(menstrual cup);
•堅決不用膠袋,使用自家的玻璃瓶或布袋去超市買東西;
•使用可以分解的竹製牙刷、洗頭梘,甚至是絲製的牙線;
•不買現成一箱箱的啤酒,使用啤酒壺到釀酒商處買酒;
•不用廚用紙巾,改用竹製再用抺布。
•盡量購買本地生產,減低運輸上的碳排放。
MacKenzie接受CBC採訪時稱,她並不期望自己做到「零塑廢」,但希望盡量用上循環再用的東西。
多倫多環保組織StopPlastics除了爭取在立法層面上減塑外,更呼籲市民在個人層面上少用塑膠:「拒絕任何一次性塑膠用品、自己帶布袋去買東西、洗衣粉買盒裝的不要買膠樽裝的、用洗頭梘不要用膠裝洗頭水、拒絕任何膠樽飲品。」
策劃及撰文: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