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與人腦
屈指一算,寫稿生涯足有四十五年了。隨著時代的進步,除了腦袋沒換過之外,書寫用具、傳稿方式全都改變了。當年在報館實習,寫稿用的就是裁切成八吋半乘四吋半大小的白報紙,上面無印行數亦無方格,一行一行地直寫,每行字數不一,龍飛鳳舞、自由發揮。
往後的歲月,便開始跟原稿紙結下不解情,這更讓我在同事中間留下一個笑話-電視台關門,遣散員工、拖欠薪酬,於是有人把一些較值錢的計算機、打印機拿走,而我只是捧著幾疊五百字的原稿紙離開,大家笑我笨,要這些紙有啥用?那是我的「生財工具」啊!填滿一張張的原稿紙,就可以收到一張張的支票,用它來賺稿費怎會沒用!
自從使用中文電腦變得理所當然之後,曾有過戀筆情意結、堅拒用電腦寫作的我,最終也只好棄用紙筆,改用電腦和鍵盤。現時更用免打字的語音輸入法來寫稿,果然更快更爽。
來到人工智能大時代,寫作機器人成了「快寫手」,取代新聞記者已是潮流走向,這是否也意味著爬格子動物(寫作人)即將瀕臨絕種?有人認為不必太悲觀,人工智慧至今還沒有創作出真正具有人性境界的作品,更缺乏打動人和有情感的細節。電腦與人腦,畢竟有著機械性與生命靈性的本質區別,前者由人設計操控,後者是神精心的創造,因此,我相信,電腦創作與人腦創作之間始終還存在著一道鴻溝。
李鄭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