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種族 跨越文化《國際義人何鳳山》話劇
救出數千猶太難民
在去年11月國殤日期間在渥京公演的舞臺話劇《國際義人何鳳山》,不但在華人社區引起很大迴響,同樣地,也觸動了猶太同胞的家鄉情。這兩場極具震撼力的歷史文娛重頭戲,乃由渥太華主恩宣道會主辦,屬該教會的外展性福音預工活動之一。策劃人為馮錦華(Cam Fung),集統籌、導演、編劇、監制、配樂、演員於一身的他,一向熱愛話劇,之前的作品包括《黑白生死門》、《自由何價長篇劇集》、《孫中山黄飛鴻》等,對象多以華裔觀眾為主;而今次製作的英語話劇《國際義人何鳳山》,乃突破種族、跨越文化之作,全劇的老中青演員合共23人,約半數是猶太裔,其餘為華裔、英裔、蒙古裔、希臘裔和土耳其裔,台前幕後工作團隊超過50人,全體義工上下一心,為近千名觀眾帶來視聽之娛的高水準劇作。
該劇以何鳳山博士的事蹟為故事骨幹。1938年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在奧國維也納出任中國總領事,曾冒著生命危險和斷送前途的風險,為數千的猶太人發出「生命簽證」,幫助不少歐洲猶太人移居上海。這位愛國的基督徒,本著大無畏拯救猶太難民的精神,以愛心投身「人道主義」救援工作,深受國人景仰。2001年以色列政府更頒授「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尊號予何鳳山。何博士為人十分低調,在生的時候,甚少提及自己拯救猶太人到中國的事;直到1997年9月28日他在美國三藩市逝世後,才被發現在他的墓誌銘,刻上「隨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絕處逢生」的字句,以表明他救助猶太人的心跡。正因為何博士是一位有仁有義的偉大人物,加上他有著基督愛人的無私犧牲精神,因而馮導演受感動之餘,並決心將這故事搬上舞台,就如他在公演前接受CBC第一電台訪問時所表示。
震撼人心成功演出
在去年初夏,馮導演就開始進行甄選演員、歌手、樂手和舞蹈員的工作。他感恩地說:「我為不同演員度身訂造角色和對白,也加插好些幽默橋段,營造出意想不到的歡樂氣氛。由於多位參演者都很有經驗,共約十數次分組排練和正式聯合綵排之後,各方面都已掌握得很好,演出時更是全情投入、收放自如。全劇以英語為主,為求逼真也夾雜了希伯來語、德語、日語、普通話、上海話等,另附有中、英文字幕,當中還揉合了中國古代詩詞、琵琶、二胡、西方的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吉他演奏、經典歌曲演唱,添上配合故事情節的上海旗袍和猶太武術歌舞等。」
「人道主義」普世運動
震撼人心的成功演出,令現場觀眾感動不已,滿眶熱淚,並響起無數次掌聲,當劇終高潮達到頂點時,台下多名觀眾更隨著台上演員,在走廊通道各處拖手圍圈載歌載舞,一同歡樂謝幕。事後多人不斷催促馮導演將這齣充滿極富教育、娛樂、藝術性的話劇,盡快帶到社區不同角落以及世界各大城市。該次的《國殤紀念文娛聚會》甚受渥京的猶太社區重視,且被列入為他們慣常在11月舉辦的「Holocaust(滅族大屠殺教育月)」一連串活動項目之一。
因聚會中有國殤紀念環節,馮導演和當中有參予者又是國防部員工和加國軍人,在首都的國防總部其中最大部門決定,撰文報導這個表揚何鳳山博士的活動。有鍳於此,馮導演現正加緊聯絡中西機構團體,盼望一同商討合作,藉著多處公演這齣話劇,加入提倡「人道主義」的普世運動行列,好以抗衡現今越加盛行之「我先 me first」的自私自利風氣。
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