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根據報導,中國人民銀行一位高級官員在8月初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人民銀行已經準備就緒,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簡稱央行數幣)。究竟甚麼是央行數幣?為甚麼央行要發行央行數幣?有甚麼好處和壞處?它會否被廣泛接納和使用呢?
加密貨幣和數字貨幣
比特幣(Bitcoin)是加密貨幣中最廣為人知的。在2009年出現時鮮為人識,後來逐漸普及,至2017年底時價格曾衝上一比特幣兌近20,000美元歷史高位。現時,除比特幣外還有數百種不同的加密貨幣,引起廣泛的興趣和關注;包括中央銀行開始研究,這些加密貨幣對經濟、金融市場和央行貨幣政策有何影響。假若公眾廣泛使用加密貨幣,央行又有何對策?應否考慮發行央行的數字貨幣,去滿足公眾對數字貨幣的需求?同樣,社交媒體Facebook亦在今年七月宣布,計劃於2020年推出自家加密貨幣Libra,更得到Visa、Mastercard信用卡公司,Uber和Spotify等公司參與,令各央行更加急需關注這些加密貨幣所帶來的影響。
甚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在大部分的國家,央行都負責發行鈔票和商業銀行的儲備金。至於央行構想中的數字貨幣,乃是像鈔票一樣,同樣是央行的負債,但並非實體的鈔票,方便民眾用以購物或支付其他交易,包括網上交易。
根據人行的構思,央行數幣不一定要應用區塊鏈技術,因為這技術限制了每秒鐘可處理的交易數目,不能滿足中國龐大的零售市場需求。因此,人行在技術上保持技術中立性,不規限於某一種科技,很大可能採用中央化的系統去構思央行數幣。
雙層營運架構的好處
另外,人行決定不直接向公眾發行央行數幣,而是透過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讓公眾兌換央行數幣,就像今天我們去銀行櫃台或櫃員機提款和存款一樣,不過存提的只是數字貨幣,而不是可以觸摸的現鈔。
這樣的雙層營運架構有幾個好處:第一、央行可以充分利用現存的金融架構和分行網路,為公眾提供央行數幣,無須自行建立大量分行或網路支援央行數幣,在幅員廣大的中國最為實用。第二、透過不同的金融機構,可避免風險過度集中於央行,也可促進銀行彼此的競爭和創新,更重要的是避免公眾選擇央行數幣,而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造成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因為公眾仍需保存銀行戶口去存提央行數幣,令銀行可以接觸存戶去銷售和提供各種金融服務。
央行數幣和商業銀行
另外,因央行數幣像鈔票一樣不計付利息,不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直接造成競爭,也不會影響銀行業務和央行貨幣政策的執行。為了保證央行數幣不超發,銀行須向人行繳納100%準備金,而銀行在提供央行數幣服務時,必須遵守現行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亦須向人行報告可疑的交易。由於用戶必須透過銀行去提取央行數幣,因此絕對不能匿名。但是,人行沒有具體透露當進行付款交易時,付款人的身份是否保密,不為受款人所知;假若央行數幣是採用以人行為中心的中央系統,使用央行數幣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是匿名的。
其實,央行數幣和現在非常普遍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沒太大分別。例如使用微信支付,需要透過銀行咭連接銀行戶口去為手機的微信錢包增值,然後可以去付款購物和轉錢。同樣,當用戶想使用央行數幣時,須先下載央行認可的電子錢包到手機上,再從銀行賬戶提取央行數幣,並下載到電子錢包內,才可進行付款交易。央行數幣和微信支付的款項最主要分別是,央行數幣是央行的負債,風險是零,因為央行絕對有能力償還;後者的風險不是零,當微信倒閉時,消費者可能蒙受損失。但是,對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數字貨幣只是用於小額付款,例如在市場買菜和打的,且因為不付利息,在錢包內的數額不大,只要能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就足夠了。至於大額付款仍會透過銀行或付款咭,因此,消費者要承擔的風險甚少。但公眾會否選擇採用央行數幣,而棄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成疑;特別是微信支付會提供紅包或其他優惠去吸引用戶,選用央行數幣的人可能不會太多。
馮肇昌(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