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義人何鳳山》再度公演
《國際義人何鳳山》大型舞臺劇,將於今年11月9日、10日,在渥太華主恩宣道會再度公演。
譽為「中國的辛德勒」
何鳳山在1938至1940年擔任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期間他選擇抗拒長官-駐德國大使的命令,簽發數千張「生命簽證」給猶太人,使他們得以前往上海、逃離納粹魔爪。令人遺憾的是,直等到1999年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一項專題活動中,何先生的善行才被公諸於世,可惜他已在兩年前於美國以96歲高齡離世。2001年以色列政府頒授「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尊號予何鳳山,並在耶路撒冷鑄碑紀念、刻字「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隨之聯合國正式封譽何鳳山為「中國的辛德勒」。
《何》劇曾於去年11月國殤日期間首演,兩場演出在華人及猶太社區引起強烈反響。在公演前CBC第一電臺聞訊專訪,該劇被列入「Holocaust(滅族大屠殺教育月)」系列活動專案之一,加拿大國防部也特別撰文,報導並表彰集編劇、導演、策劃人於一身的馮錦華(Cam Fung)。經過一整年精益求精的再創作與重新排練,《國際義人何鳳山》大型舞臺劇,將再度公演。
偉大人格為之著迷
馮錦華第一次聽說「何鳳山」這個名字,以及其在二戰期間救援無數猶太人的事蹟,大約是在10年前,他即時對何先生濟弱扶危的偉大人格敬佩非常,並為之著迷。
《何》劇於2017年10月正式立項。馮錦華立刻著手聯繫渥京猶太社區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並接觸和訪談多位曾生活在上海的猶太裔加拿大人。同年11月份,馮錦華在觀看一場音樂會後,深受觸動,曲目是1930年代被納粹統治所湮沒的猶太音樂和歌曲,此音樂會片段後來被植入《何》劇的背景音樂。他又於耶誕節期,走訪了美國三藩市基督教華人信義會的盧牧師,聽他深情回憶會友何鳳山生前的諸多細節:何先生幼年在湖南故土,家境貧寒,他是在信義會幫助下得以繼續求學,終獲德國慕尼克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儒家情懷基督信仰
今年9月中旬傍晚馮錦華和筆者面對面交談。提起去年4月招募演職員的往事,除了在網站發佈啟事外,他還獨自奔波於這個城市的圖書館、社區中心、咖啡店、購物超市、健身中心等,在佈告欄內張貼傳單。有一天遇上下雨,他自車廂往外拿傳單時,有多頁傳單竟散落在停車場濕濕的地面上,彩色文字和圖畫瞬間模糊了。也就是在那一刹,他仿佛清晰地看見何鳳山正義而高貴的面容,眼角不知不覺地流下熱淚......《何》劇自始至終都在詮釋著他所感知的何鳳山:儒家情懷、基督信仰、三民主義誓言、個性與品格,而這些正是構成何先生心底世界的有機元素。
《何》劇其中一幕,描寫落魄猶太家庭與淪陷區上海底層人民毗鄰而居,然而日本侵略軍的痕跡無處不在。馮錦華目光堅定,解說到:「......即使在生存環境極端艱難的景況中,他們彼此幫助、和睦友善,依然能看見快樂和希望,無處不散發著人道主義與人性的光輝!」
侍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