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搬下屋
將房子大換小(Downsize)是不少人的退休計劃之一,隨著兒女離家,退休後收入減少,自己年紀老去,大房子分分鐘變成惡夢-當膝蓋開始老化,痛不可擋時,那道樓梯令人望而生畏;幾千呎的房子每月2000元的燈油火蠟、地稅開支,尤如一個永遠供不完的房貸;全屋有6個廁所,用盡週末的時間也清潔不完......最終夢幻大屋變成負累,而自己也成為屋奴。然而,根據多倫多市政府報告顯示,越來越多嬰兒潮一族在退休後,仍住在原有的房子裡,沒有轉換居所,到底上屋搬下屋刍的決定不易。優質生活從來都需要及早部署,換不換屋純屬個人抉擇,只要能配合自己當前需要,就是頤養天年的安樂窩。
真正付諸實行不多
多倫多資深地產從業員何炬智坦言已步入退休年齡,"downsizing"成為一班同齡朋友的關注話題,考慮換屋的原因人人不同:「有人因兒女長大搬走,兩老頓成空巢一族;有因房子太大,前後花園工夫多,沒有力氣打理;有人因膝蓋疼痛,上落樓梯倍感吃力;有人因資產集中在房子上,退休後欠缺生活費,甚或想套現享受人生;有人計劃退休後四處旅遊,搬到公寓去,關上門便出發,無後顧之憂;有人想搬近兒女孫子家,互相照應;亦有人想入住長者公寓,既可參加長者活動,又有醫療服務;而當中不乏想圓一生夢想的人,退休後搬到湖邊的『夢幻房子』(dream house)......」
人人都可能有這些念頭,但何炬智直言,真正付諸實行的卻不多,心裡猶疑不決的理由是:「現在才六十多歲,身體還算硬朗,待七、八十歲時再想吧;也有人嫌現在公寓價錢持續上漲,獨立屋卻跌了價,待價錢回升才再作打算;也有人怕麻煩,看房子、收拾、搬家費時又吃力,可以拖就再拖一陣子。」
不願意搬離老房子
事實上,這種長者延遲換屋的情況,也反映在加國的樓市上。大都市住房緊張,歸根究底原來也和長者居住模式的改變有關。根據多倫多市政府2015年的《房屋入住率趨勢》報告,房屋的轉換率受到長者延長居住在獨立屋的情況影響,80歲或以上的長者居住在獨立屋的比例由1996年的35%增長到2011年的53%。同樣地,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在今年8月發表的報告亦證實了這種現象,指出在大多市,跟2006年相比,2016年有更多65歲以上的長者仍然住在原有的房子,10年前長者居住在房子的比例佔總人數的20%,及至2016年比例則增加至25%。報告分析長者不願遷出的主要原因是:今天長者的健康情況比以往進步,65歲以上仍然就業的人比過往多,結合RRSP和政府退休金,收入足以應付留居在大城市的房子;另一方面,大城市熾熱的房產市場亦令長者沒有太多換屋的選擇,因現時公寓售價節節上升,可負擔的較小單位選擇不多,令大換小套現的吸引力減少,促使很多長者都想留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内。
居安思危及早部署
健康有時、生病亦有時,誰也不能預測自己的年日,何炬智見過70歲本來很健康的長者,突然因為眼疾而不能再駕車,不久更要做換膝蓋手術,於是在短時間內即要入住公寓。「每個人都應該居安思危,如果說在六十多歲時看房子嫌麻煩,難道到七、八十歲會更輕鬆嗎?與其將來老得要由家人安排自己的住所,何不趁現在由自己去做決定呢?」何炬智指出,越早安排越好,當還有工作時,可以申請信用貸款(Home equity line of credit),以備不時之需,而現在嫌公寓貴,將來誰敢保證價錢會回落?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客人在5年前賣掉房子,換成4間公寓,一間自住、一間收租,第3及第4間為孩子付首期;到今時今日,以同樣的價錢已買不到4間公寓了,而價錢仍不斷上漲。
亦有人不能接受由大屋搬到公寓,空間驟減,又沒有了花園,落差太大,何炬智認為,可以嘗試循序漸進的換屋法,先由大屋搬去較小的屋,然後到真的應付不來才上樓。另一方面,亦有人不能接受公寓每個月動輒好幾百元的管理費,但他指這是住公寓避免不了的遊戲規則。以下是另一實例:「認識一對夫婦,退休後換了1,750平方呎的公寓,管理費自然非常昂貴,兼且二人有半年不在加拿大,很多人都覺得很浪費,但夫婦倆卻自得其樂。人生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有自己想過的生活,不想再牽掛房子;當有錢、有健康時,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健康有一天會失去,錢再多也帶不走。」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