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威脅下的臺灣
臺灣民眾 不滿政府抗疫政策
過往兩個月,一如處於新冠肺炎陰影下的香港,臺灣很多教會的主日崇拜人數顯著減少,週內其他的定期集會絕大部分取消,以避免發生類似韓國一間異端教會的集體感染。再者,疫情使一般民眾對政府處理抗疫的政策產生相當的不滿,不下於香港人對政府的負面情緒。
筆者寫這篇文章時,剛來到臺灣近一個星期,還會多逗留兩週做些教會工作。從當地的教會刊物、牧師和信徒領袖的透露,普遍民眾都呈現一種莫名的恐慌;這種恐慌可從三方面顯露出來:第一、口罩難求,使不少民眾擔心,他們的生命得不到足夠保障,因而埋怨政府處理緩慢不周;第二、不少人認為政府公共衛生部,對疫情的公佈欠缺詳情,抨擊該部門主管有隱瞞實情之嫌;第三、政府嚴禁醫療人員在這段時期出國,參與任何關於這病毒的研討會,使很多醫生和護士極度不滿,甚至引起民間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陰謀論。
跟SARS有别 沒有發燒明顯症狀
在我去臺灣之前的三星期,我和身為護士的妻子多次為這次旅程祈禱,藉此聆聽上帝的聲音。感謝主,我倆都得到平安的應許,並期望我們的信心,能夠鼓勵當地基督徒面對現今的疫情。雖然有些原定的講座取消了,但原先安排好的主日證道全部都如期舉行,而且,跟事前約好的教會領袖們亦有更多相交的機會,能進一步建立將來合作的關係。
希望這專欄分享的見聞,能夠使讀者減少對疫情的憂慮,有助經歷內心的平安。
對比2003年爆發的SARS冠狀病毒(SARS-CoV),這次新冠病毒(SARS-CoV-2)產生的恐慌似乎更甚,原因乃在於病毒隱藏在人體時,可以完全沒有發燒或明顯的症狀,而在這時期卻已可以傳染給其他人,這是與SARS最重要的分别。當人人都不能確知身邊的人有否帶菌時,最有效保障社區的策略是,必須與所有從疫情嚴重地區回來的人隔絕;於是,「封關」立時成為臺灣和香港爭論的社會政治議題。臺灣政府約於2月中決定,除了北京的直航班機外,禁止所有從中國大陸前來的旅客,導致臺灣海峽兩岸關係,進入更深一步的冷戰階段。
怨氣減退 口罩問題得以紓解
在抗衡疫情擴大之際,口罩的短缺令民眾對臺灣政府產生怨氣;幸而,民間流傳一種變通方法,在口罩與嘴唇之間加上一層可頻密更換的物料,以致不用天天換戴新口罩,即時令口罩問題得以紓解,民間怨氣亦逐漸減退。加上不少染病者能在十天左右便進入安全期,例如,新加坡一位牧師住院一星期之後,就康復回家,加拿大也有幾名染病者自我隔離兩週就痊癒,這些好消息讓臺灣的傳媒界,有信心積極推動相關的公民教育,令一般人對這病毒不再像一個月前那麼恐慌。
神賜平安 心裡不要憂愁膽怯
於此,我挑起一些反省的問題:基督徒並沒有免疫的特權,此刻在病毒陰影下,我們如何與其他人分享信仰呢 ? 怎樣能讓其他人感受到,基督徒對上帝的信心,是此時此刻他們所需要的呢 ? 領受了救恩的人,怎樣表現出對上帝的信心 ? 我相信,如果信徒都可以毫無疑惑地信靠神,這種信心肯定足以令未信的人,對基督信仰有重新的思考,因為耶穌基督曾向祂的門徒這樣應許:
「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章27節) 。 其實,《聖經》也肯定了信心與膽量的關係:「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言24章10節) 相反地,信心若使人不懼怕死亡,就可產生巨大的力量,為神成就大事。但願基督徒都有這同一的信念 !
盧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