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是一本怎樣的書?(四)
黃子添博士的文章《〈聖經〉是一夲怎樣的書?》,以科學家的視角,從六個方面進行分條析理,使讀者閱讀之後可以從整體上了解並加深對《聖經》的理解。
a.宇宙中的黑暗物質
以賽亞書45章7節和其他的經節告訴我們,神造光又造黑暗。黑暗不是一樣東西, 因而許多人認為,黑暗是不可能被創造出來的。
在1990年代,天文物理學家在微粒物理學指出,宇宙中充滿了帶有黑能量(Dark Energy)的黑物質微粒(Dark Matter Particle)和黑洞(Black Hole)。95.4%的宇宙是由這些黑物質組成,只有餘下的4.6% 是我們可以看到和研究的物質,包括各星系和有型的物質。
科學家藉萬有引力的透視法(Gravitational Lensing),發現這黑物質的功用,主要是對抗那些阻止星系向外膨脹的萬有引力。在黑洞中的萬有引力是極端的強大, 以致能阻止一切物質,包括光粒子(Photon)逃離出黑洞。科學家是透過宇宙深處、星系中所看到的光弧和光環,發現這黑暗物質的。
這些近代科學完全支持,以賽亞書45章7節所記載的黑暗的創造。
b.天地的退化和消滅
詩篇102篇25至26節和其他經節都描述了,天地不斷在退化,最終被消滅。
在19世紀,科學家們發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這定律證實了在任何一個隔絕的系統中,一切變化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變成無序(Order to Disorder),也就是從整齊到混亂,所以天地一切自然的變化都在退化。我們看到現今的地球和太陽,也不斷地在退化。
太陽是由氫氣經過熱核反應(Fusion Reaction)結合成氦氣、同時放出能量和光,這是今日軍事上核子氫彈的原理。太陽不斷地在發光,因而不斷地在消耗氫原料,每分鐘需要消耗約二億五千萬噸氫氣;其他星球也同樣不斷消耗氫原料。等太陽的氫原料用完了以後, 太陽和地球都自然會被廢去。
近代科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和太陽的運作,證實了詩篇102篇25至26節,以及其他《聖經》經節所記載天地的退化和消滅。
黃子添博士 Dr. Patrick T. T. Wong,曾任渥太華大學醫學院生化及病理學教授,曾應邀世界各地著名大學講學及出任客席教授。先後贏得加美和國際多項科學研究獎項,包括加拿大國家記念勛章。
黃子添博士 Dr. Patrick T. T.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