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避免經濟衰退
面對來勢洶洶的全球大流行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封城,讓一切停擺,成為無可奈何的「滅毒」方法,但此舉卻要賠上天文數字的經濟損失。前加拿大中央銀行高級經濟師袁國雄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假如長期停擺,有機會導致全球經濟崩潰,要避免摧毀性的結果,政府適時的回應就是轉捩點。
安省在3月17日進入緊急狀態,大部份商業活動停擺,對經濟影響深遠
停擺引發經濟衰退
《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推算,假如病毒不能及時遏止的話,在最壞的處境下,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出現經濟衰退,中國經濟增長下降,最終全球會損失2.7萬億美元,相當於英國整個GDP的總和。
數字雖然震撼,但袁國雄表示對短時期的經濟停頓並不擔心:「假如只是數個星期的停頓,數字上一定有影響,但不會導致經濟崩潰,只是需要時間復甦過來。」然而,當停擺超過3個月或更長,許多公司支撐不了時,就會成為一個引爆點,觸發更大的危機。
以減息救市作用不大
袁國雄表示公司接連倒閉會出現骨牌效應,他說:「公司倒閉原因不一定是資不抵債,可以是短期週轉不靈,缺乏現金流而迫使在不適當時間變賣資產,假如業務長期停頓,就會出現經營困難,不能支撐下去,一間倒閉了,令與它有生意往來的公司也可能倒閉。社會上先出現倒閉潮,然後就是失業潮,跟著樓市也會受到影響⋯⋯要避免骨牌效應,政府必須及時回應。」
央行曾早前罕有地連續減息,袁國雄認為作用不大:「央行這樣做沒有作用,減息解決不了不能開工,交不到租的問題,最終你能否借到錢,還是要由商營的銀行自行決定。在經濟危機出現前,政府的政策配合得宜,就可以解決困難。」袁國雄指政府可以做的紓困措施有:「派錢」給財困企業或個人,或為商戶作擔保以得到及時貸款,又或是暫緩交稅或水電費等,讓商戶能渡過難關。
刺激經濟靠政府救市
他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來說明:「美國和歐洲在金融海嘯後都要刺激經濟,美國以大量發鈔,大灑金錢來推動各種政策,無可避免地出現財政赤字;相對之下,歐洲為了害怕出現高通脹和赤字,推行較為緊縮的經濟政策,結果延長經濟問題;在經濟復甦和反彈上,美國更快地走出谷底,明顯比歐洲做得好。」袁國雄亦指,當年日本政府在泡沫經濟爆破後,政策處理失誤,例如沒有幫助銀行清理負債,兼且在利息上太快再加息,令日本至今都不能走出經濟陰影。
3月11日世衛終於將新冠病毒定性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3月13日財長莫諾宣佈,加國政府將設立100億元的信貸安排,向因新冠狀病毒面臨壓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並向因受感染而不能上班的國民提供經濟援助,以及為大型銀行增加3,000億元的放貸能力,以確保資金流動,這些資金旨在鼓勵銀行繼續向企業放貸,以避免企業破產數量激增,又考慮延遲今年報稅的最後限期。同日央行再次減息至0.75%。3月18日杜魯多宣佈共達820億元的紓困計劃,其中包括270億元直接給予加拿大企業和勞工,另外有550億元的稅務延遲計劃,以資助民眾度過現金流難關。
袁國雄認為這次政府的救市反應比以前快,現階段不能說這些措施做得夠不夠,此刻最重要是控制疫情,保持金融市場運作暢順,發應急錢去穩定市民信心,下一步才想辦法如何振興經濟。情況就像一個心臟病發的人,首要是先急救,然後才想怎樣助他慢慢康復。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