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隨想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六月
隨新冠肺炎自去年12月底在武漢市爆發後,至今半年內肆虐全球,令超過500萬人受感染,30多萬人死亡,經濟停頓,各國封關自保,可算是近代無先例而影響深遠的事件。
令人敬佩的艦長真領袖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艦長克羅澤。當日新冠肺炎在艦上爆發,眼見危害全體船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他於是多番向上級請示要盡速泊岸,讓船員可以得到合適的醫療,但不被理會。在一封致海軍總部措詞嚴厲的信件洩漏至傳媒手中後,他被海軍部長革除艦長職位。或許有人說他儍,不懂得為自己打算,但在航母靠岸時,船員夾道拍掌歡送,稱讚他為船員的福祉,不顧自己的仕途,挺身而出,是令人敬佩的真領袖。相反,當疫病在武漢爆發初期,該市多名領導為保烏紗,隱瞞疫情,令疫病不但在武漢市大爆發,更影響全國,令國家蒙上巨大的人命和經濟損失。盼望更多在位的領導者,不要單顧自己的仕途,能更多為被領導的人設想,才是人民的福氣。經濟停擺重創影響深遠
面對經濟停擺,各國關閉邊境,經濟因此受到重創。中國第一季經濟收縮6.8%,香港收縮8.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跌幅,失業率亦達5.2%。美國第一季經濟收縮4.8%,失業率近15%,令2008年金融風暴後所創造的全部新職位一掃而空;美國政府和部分分析師樂觀預期,經濟將會在經濟重新啓動後迅速反彈。但過去數週,有些國家在經濟重啓後,疫情出現反彈,特別是在一些國民拒絕戴口罩,沒有保持嚴謹防疫的地區,不難想像可以出現疫情第二,甚至第三波。在加拿大安省,政府規定重開商店限制人流,因此往往要排隊入內和付錢,將會打擊消費意欲和店鋪收入。而且,有部分商業根本無法等到經濟重啓和復甦,已經倒閉或面臨倒閉。因此,在找到疫苗或醫治新冠肺炎的藥物之前,經濟V型反彈可能只是美麗的幻想。造就大政府和道德風險
為應對疫情所帶來的沉重經濟打擊,各國政府都推出龐大的支持經濟計劃,例如支付未能去上班僱員的部分收入,向市民或商業機構派錢;中央銀行又大幅調低利率近乎零,甚至負利率,亦大幅買債去支持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這些史無前例去支持經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乃建基於應對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驗,避免金融市場崩潰和經濟大蕭條。在這無先例又突如其來的經濟震盪下,政府出招保企業、保就業、保基本收入等所推出種種不尋常的政策,協助民眾和企業渡過難關,等待經濟復蘇,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政府重槌出擊,究竟錢從哪裡來?這當然是先使未來錢,靠發債去支付龐大政府開支所帶來的赤字。假如經濟復蘇遲遲未到,3個月或6個月過後,政府還能繼續靠發債為整個經濟包底嗎?現時對政府借錢度日這政策最大的幫助是,利率大有可能會保持長期低迷,而且有許多國家都考慮推出負利率國債,即是政府發債不但不需付利息,更有錢收;加上通脹壓力偏低,都有利政府用盡洪荒之力的救市政策。2008年後,多國政府正式推出「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政策,意即說有些金融機構(例如大型銀行)因為牽連太大,政府不會讓它倒閉,避免造成骨牌效應的倒閉潮;不過,這些有系統性而地位重要的機構數目有限,可以透過政府監管和罷免管理層,避免被濫用這地位。可是,新冠肺炎下的政府政策是「太多不能倒」(too many to fail),即是不管企業是否重要、是否經營不善,政府一一包底。以後,無論遇到任何對經濟產生巨大震盪的事件出現,民眾都會期望政府再一次出來救市,有可能令好多人或企業覺得無須未雨綢繆或自保。當然政府是陷於兩難中,不救市,可能出現百年未見的大衰退、大蕭條;若救市,便可能造就嚴重的道德風險。在兩害取其輕的原則下,再加上美國正值總統選舉年,不難理解美國的選擇,致令不少國家自然跟風。這政策是否有效,長遠有甚麼影響,或許若干年後會有答案。
馮肇昌(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