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求合作 放下鬥爭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六月
求同存異精神 蕩然無存
全球化是過去30年最被人廣泛討論的題目之一。全球化不單是指國與國之間經濟貿易和金融投資的往來,還包括技術轉移、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等,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各層面,因而引發許多所謂「地球村」的論述,其重點是全球正逐漸邁向一體化。作為一個世界公民,面對各國因文化、宗教和政治不同而產生的分歧,該如何在當中尋找共通語言?如何能夠透過溝通和合作,從而達到互惠互利的結果?可惜這種求同存異的精神,在這塲疫情大爆發之後已蕩然無存,難怪很多人認為疫情之後,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會大崩潰,不再談全球共融,非友即敵將會成為世界的新常態,就單單最近發生的兩件事,實在令筆者感慨萬千。放下執著成見 展現大愛
第一件事發生在自己土生土長的香港,年過70的歌神許冠傑,本應是從心所欲之年,與世無爭,在尖沙咀海旁舉辦免費直播音樂會,為受疫情影響的香港人打打氣,原本是好事一宗,卻因為政府說了一句普通不過的說話,呼籲香港人捧場,突然變得政治化,被不同政見人士指指點點,這又何必呢?相比2008年發生汶川大地震,當時香港演藝界同心合力,發起聯合大滙演和籌款,並且邀請兩岸三地不同的藝人一同演出,目的只是單純地為汶川的災民送上的關懷與祝福。昔日那份放下執著,在危難中暫時撇開彼此成見的大愛,在今日疫情下的香港,已不復見,藝人的一言一行都被看作是「政治秀」,迫使大家都默不作聲,免被攻擊。彼此溝通合作 才是良策
第二件事是因疫情而引發對世衛的評擊,自己對世衛並沒有專業了解,所以無意評論它的決定是對還是錯,不過最近看了蓋次的一個訪問,當中提到他自己基金對新疫苗的資助,有一點值得大家留意,就是現在疫情只是暫緩下來,仍未可說受到控制,這非常時期更加需要各國之間加強合作,方能盡快研製出疫苗,並且保護貧窮落後的國家,不會因醫療資源缺乏,而導致大量死亡,才是重中之重;可惜事情發展至今,卻出現了許多互相指責,追究誰是誰非,更甚至挑起事端,這一切並非人類福祉。可能世衞有其不足之處,有地方需要改革,但一切都應該等待疫情受控之後才展開。今天與其互相指罵,倒不如增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才是良策。無論是一間公司、一個國家或者全世界,可以長遠而持續發展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合作,在各種分歧之下,努力尋找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空間,互補不足,共建將來。相反,若然將所有精力都花在如何打敗對手,以為擊倒對方就足令自己強大,這種鬥爭思維若然繼續下去,歷史告訴我們,最終只會是悲劇收場。
各國的之間爭拗,令我想起聖經中的巴別塔。為了不讓人驕傲自大,上帝變亂口音,使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不能再合作;但今日卻因政黨之爭,國與國之間的角力而難以共融,不同意見的人都在公共空間製造大量的資訊,各有各說話,就如上期所說,有意或無意之間製造了一個難分真假的年代,結果各方陣營只是不停向自己的支持者重複同一套語言,而堅持相反意見的人基本完全聽不入耳。
袁國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