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大使 張煒林• 林庭峰 服務長者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九月
透過Zoom的視像會議,跟兩個充滿陽光的年輕人張煒林(Brian)和 林庭峰(Forest)暢談了一小時。前者是應屆多大工商學系畢業生,後者是教會專職青少年事工的牧者。在過去幾個月,他們每星期都會抽出時間為長者送餐。在疫情猖獗的時刻,二人為何願意冒染疫風險,去做義工當送餐大使? 背後的理念又是甚麼?
送餐食 與長者開心互動
Brian坦言,自己和女朋友一直都有意參與義務工作,貢獻社會,服侍上帝;結果在這疫情期間,機會就來了!他說:「鑑於在這段非常時期,很多老人家都無法去超市買菜,又不可外出用餐,多倫多華諮處便發起並統籌一項為長者提供膳食的服務,拍夥供應餐食及負責送餐的荷里活餐廳。及後得知他們急需送餐人手,我二話不說就答應充當司機,從第一日開始加入義工行列。通常在早上10點至下午1點間,就要將所有餐袋送到訂餐長者手上。」為了做好事前的準備工夫,包括餐食的分類和包裝,分配安排送餐路線等,Brian總會提早到餐廳打點,務求使工作流程暢順,盡量準時送達,以免耽誤長者用膳的時間。 對喜歡開車的Brian來說,四出送餐是一種享受,但原來與長者互動交流,更是開心樂事。他直言:「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張滿足的笑臉,一聲由衷的多謝,一些簡短的傾談......都叫我得到鼓勵。眼見那些行動不便,手拿拐杖或助行器的長者,我更確信自己所獻上的微小力量,簡單的助人行動,都是有意義的。」為此,Brian想到他大學團契的導師Forest,於是即時邀請他一起投入事奉。
當義工 賺取人生的經驗
Forest十分認同這個服務長者的項目,並且坐言起行,在6月開始成為義務司機,每星期至少有一、兩天幫忙送餐。他感恩地說:「教會很支持我做這份義工。在疫情期間,由於是在家裡工作,加上服事青少年的忙碌時間通常在晚上,所以我可以抽出時間來參與。」 作為青少年導師的Forest相信,義工是賺取人生經驗的重要一環。他指出:「也許很多學生或年輕人都有豐富的學歷,卻缺乏了人生經驗,這是十分可惜的,所以,我鼓勵他們要勇敢作多方面的嘗試。眼見有些父母很保護自己的孩子,一直在溫室中成長,恐怕他們吃苦。作父母的,其實亦要學會如何放手,讓子女在安全的環境下汲取跌倒的教訓;同時,在孩子跌倒之際,應與他們並肩作戰,伴他們同行,一起去經歷這個過程。同樣地,在教會成長的弟兄姊妹也當明白,神的家是個很好的事奉訓練場,但出去的事奉,就成了各人的職場,這是信心、福音和生命融為一體的實踐。因此,我常提醒他們,有機會就去做義工,信仰不能離地,必須出來,走進人群,幫助有需要的人,才是最大的得著。」他強調不要把所有東西留給自己,單為自己做很多事情,縱然或會自我感覺滿足,其實內裡是最虛空的,所以在能力所及的時候,就當為神作工,盡心服事。
不放棄 週末仍然會出動
在疫情期間,特別是不用回校上課的學生,大多把時間花在睡覺和打機上;反觀有一班年輕人卻不讓自己停下來,參與義務工作,回饋社會,Brian就是其中一員,他趁著剛畢業,靜候工作機會的空檔,就去投入服事。Brian認為年輕人是最活力充沛的群體,所以不該閒懶不做工,他坦承:「我是個經常要找事做的人,總是希望多做一些,無論是上班也好,義工也好,我要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以這次當送餐司機為例,有時知道某些長者來電說,餐單弄錯,甚或是漏了單之後,我便會主動向負責人提出,看看怎樣可以將訂餐表格做得更清晰?送餐的行程編排可否配合得更好,以達至更高效率?」剛找到工作的 Brian承諾,不會放棄這份義工,每天早上會繼續安排送餐的路線,如有需要週末仍會出動。力何來 精神食糧傳喜訊
在疫境時期,長者能夠足不出戶,每天可按時收到一個放有午餐、晚餐及兩個湯的餐袋,實際解決了吃的問題;然而,他們覺得,如果在提供食物的同時,能加入一些精神食糧,就更有價值。於是,他們開始籌劃,聯繫《號角月報》取得授權,將會選用報上適合的內容印製成單張,又或把整份《號角月報》送上,盡量將福音好消息傳遞給他們。 Forest說:「老人天天困在家中,對著四面牆壁,很是無助, 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更不知道何時才可以外出。遇著這種情況,有人可能求神拜佛,有的不斷打電話找人訴苦,可是,這些幫助都是短暫的;那麼長久的幫助,真正的力量究竟從何而來?我想到《聖經•詩篇》121篇,大衛告訴我們,力量是從那位創造你我的神而來,為何我們不回到源頭處支取力量,而去尋找一些不健康的心靈快餐呢?」因此,他們希望透過一個簡單的問題:「力,從何而來?」讓長者能思考人生的問題,好使他們因遇見耶穌而心靈得飽足。
透過這兩送餐大使的義舉,我們深感:人間有情,神裡有愛。
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