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二)
孔乙己作何解?要先看作為蒙學習字教材的要求: 選字易寫易懂,押韻方便記憶,內容以儒家思想為主,有教化作用。《上大人》篇選字簡易,除了「禮」字之外,筆劃較少,但「永字八法」的筆劃全部齊全。這篇基本上是押仄韻的,選了繁複筆劃的「禮」字,明顯是傳揚儒家思想。有了這個理解,便容易推想孔乙己的意思。
把「孔乙己」三字拆開來看:孔,唐代版本是「丘」,取名不取姓。孔或丘都是指孔子,問題較少;至於「乙」,可作「一」解,就像現時以乙件為一件,這早在晉代已有文獻證明,而現代語言學學者在《漢語大字典》書證中也見到例證。文字語言的發展,按著實用和茂美兩方面走,而以實用先行;例如一至十寫法很簡單,但在實用上、商業交易時容易被塗改,便有壹至拾較繁複的寫法出現。乙、一音近,以乙代一,合用不過。其實乙、一這兩字,在古時是雙聲疊韻,意思是互通的。最後「己」字應是「已」之誤:蒙學讀本的特色,能押韻便押韻,方便學習。 孔乙已 、七十士、 八九子的已、士、子同韻,在宋代韻書《廣韻》中同屬止韻,足以證明孔乙已應作「已」,並非「己」。「已」是肯定的語氣詞,那麼「孔乙已」的意思便明確了:「前代德高者,孔子一人已。教化三千弟子,七十位為賢士。」
明白孤證不立,限於篇幅,只能挑一些有趣的例子來說說,懇請斧正。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