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手不接橋
武術名家愛把習武心得,寫成拳論、歌訣、心解等流傳後世。如清代太極拳名家王宗岳有太極拳論、十三勢歌等;武禹襄有太極拳解、十三勢說略等。這些心得不是入門初階,對初學者來說,不知所云,看了等於白看。往後傳承的太極大師,會把這些某點心得,用一兩句比較具體的話表達,方便後學。例如陳式太極拳前輩洪均生,就有「太極是掤勁,動作走螺旋」的名句。
王宗岳打手歌中有「沾連黏隨不丟頂」,這是甚麼意思?我的太極拳老師曹師傅有說得比較具體的「沾手不接橋」名句。沾,是因接觸而附著;沾手是沾黏著對方的手,橋即橋手。拳術中從肘至手腕部分稱為橋,如橋一樣把力量傳送到對手,不接橋就是不接對手打過來的力量。太極拳高手可以做到這點的:用力去推他,他不跟你對頂,但你找不到著力點,使不上勁。如果他向前進,你也擋不了他,只得往後退。情況也是一樣,找不到擋他的著力點。如何能做到沾手不接橋? 這就要從鬆沈的基本功做起。
時下將有求於人,對方不即時答應,磨磨蹭蹭,推來推去稱為「耍太極」,其實這不是太極拳的要義。太極拳用法不是把人推開,所以太極推手,有些門派稱作揉手。知道來意不善,依然和你接觸,但不含好意的舉動,無法著力在自己身上,這才是沾手不接橋的深層哲理。在生活上、商場上,進而政治上都可活用。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