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適應曾經熟悉的地方
與丈夫到訪High Park
(編按:梁林天慧博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主修心理學及英國文學及社會工作碩士課程,80年代回港工作後於中文大學完成管理學文憑。2007年於悉尼科技大學完成教育博士學位,主修品格及公民教育。1984年至2003年任職愛群服務處總幹事,從2006年至2012年擔任香港聖經公會總幹事。2012年至2018年於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社會工作及輔導課程,亦出任香港基督徒婦女網絡主席、明光社董事等。回流加國後,即應邀為《號角月報》撰文,分享她的人生歷程。)
也許女兒說對了,我首要適應就是:必須透過電話查詢政府機構申請某種服務,而正因為大部分電話都是由電腦程式操作,所以每次均需耐心等待,直至有服務員錄音回應你的查詢,此時你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正確地輸入有關資料,然後又是另一段長時間的等候。終於接通有真人與你對話了!可別高興太早,由於接聽的服務員負責之職權範圍,一般非常有局限性,因此你可能需要不斷重覆地打電話、等待……才能找到所需的資料或服務。特別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以上的「無了期等候」,「原來找錯部門,請重新再找」等情況,更是司空見慣。
以銀行服務為例,想當年習慣了受到熟悉的客戶服務主任禮待,每次踏進銀行,均能享用為「尊貴客戶」所提供的度身訂造服務;反觀在加拿大甚麼都要求電話預約,就是面見後,如需要簡單的銀行出納或賬戶服務,仍要再輪隊等候。服務效率減慢,尊貴客戶的禮待沒有了,耗費的時間卻有增無減,我只能輕嘆:以前在加拿大所熟悉的人性化處理,以人為本的服務,怎麼今天似是一掃而空?
弄孫為樂
申請或申報公共服務如健康咭、疫苗注射、考車牌、郵遞服務等,雖然手續繁瑣,但我們仍可約見工作人員,跟他直接對話,只要我們清楚陳明、態度誠懇地道出要求,對方多會願意盡心協助,事情終必有解決方法。至於申請水、電和上網服務時,同樣需要較長的等待時間,而且亦欠缺指定的服務員,因此申請者必須有耐性面對,並且知道他們週末也真個休息,服務欠奉。如遇收費計算錯誤時,須即時直接指出,但過程中勿忘尊重對方,禮貌地表達謝意。
一家團聚共遊市內公園
回多倫多定居,除了適應社會制度,還得面對自己身份改變(從就業至基本上已退休)、環境和天氣改變(從炎熱天氣至6個月會是寒冷)等,而且告別了所有朋友和同事。或許你覺得有家人在身旁便足夠了,那也不盡然;夫婦既要適應退休後朝夕相對的生活,又要在一個陌生環境展開新一頁……絕非易事。像我們這些曾在香港撫養兒女成人,如今有幸與他們常有相聚時間,且住在同一城市可以互相照應,可說是祝福!但要重新適應的是,年輕人往往較容易適應新社會,語言能力更佳,在某些情形下,父母可能要向他們求助,處處請教,這種角色轉移本身已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
梁林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