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阿富汗!—評電影《孤獨的倖存者》
如果說近幾十年阿富汗一直在全球新聞中保持的熱度直逼以色列,全是拜戰爭、恐襲、傷亡所賜。連續幾十年的戰爭,深度摧毀阿富汗的政治經濟以及恢復的希望。這裡與世界唯一可以媲美發達程度的地方,是武器裝備與人們普遍擅用槍支的水準。
今年八月底,美國全面撤離阿富汗,留下數以百億美元的軍械,塔利班大肆張揚慶祝他們再獲統治這個國家的權力。美國這一次令全世界不解的行動,在舉世皺著眉頭的觀看中結束,並以喀布爾國際機場自殺式恐襲事件中,美軍一次性死亡13人的重大損失為悲劇性尾聲。美國輿論一片譁然!13名美軍啊!這是美國在20年阿富汗戰爭歷史上第二次最重大的傷亡事件。情何以堪?
電影《孤獨的倖存者》以真實事件為基礎,講述了美軍在阿富汗的一次軍事行動,並涉及了那次因阿帕奇直升機墜毀導致16人死亡的事件。
讓我們透過這部電影,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之際,回溯殘酷的阿富汗戰爭吧。
這部評分不低的電影,情節其實相當簡單。四名海豹突擊隊員作為偵察小分隊,被直升機投放到興都庫什山地,他們的任務是接近塔利班武裝組織腹地,觀察和定位一名叫艾哈邁德•沙阿的塔利班高官的行蹤,然後由後續部隊實施打擊。然而,在執行任務初期就突發變故,使這一行動演變成一場小規模戰事。
影片用了較大篇幅敘寫戰前駐阿富汗美軍的訓練生活,以及戰友之間的日常交流。除了逼近實戰要求的艱苦訓練外,他們更多的所思所想還是遠在美國的家人。作為職業軍人,這群正值壯年的男性,有的床頭貼著兒女的照片,有的則在思念未婚妻,考慮她想要的禮物—一匹價值不菲的阿拉伯馬。這些細節使人深信,若不是由於服兵役使他們遠赴異國,他們都會是和平生活中的好父親、好丈夫,與千萬美國人一樣。他們本來不必是英雄。
四名美軍沿著從直升機內垂下的長繩跳落地面,沿山坡向山下平原塔利班營地觀察。透過高倍望遠鏡他們清楚看見目標—塔利班頭目艾哈邁德•沙阿。他們的設備解析度很高,以至可以認出沙阿的特徵:缺一隻耳垂。他們其中一位狙擊手說,他現在就可用一槍擊斃沙阿。也就是說,根本不必再派後續部隊來解決掉這個作惡多端的魔鬼;然而,他們此次的任務只是偵察。遲疑片刻之後,他們沒有開槍,目標也離開了視線。
文明意味著甚麼?在戰爭中,文明就意味著拒絕濫殺。文明與野蠻發生衝突的時候,文明常常是軟弱的,特別是現代英美為代表的西方文明背後,有著基督教精神的影響。
卡賓槍、火箭筒,四名美軍與他們相比,並無明顯優勢。
在這場兵力極其懸殊的絞殺中,美軍別無選擇只能冒死跳崖,逃到山下,而塔利班居高臨下更有戰鬥優勢,四人很快就或輕或重全部負傷。山高谷深,信號不通,無法與總部取得聯繫,唯有拼死抵抗。最後指揮官墨菲交出自己的彈夾,捨身攀上山頭,以犧牲為代價打通了求救電話。
來不及等到黑鷹直升機掩護,兩架阿帕奇立即升空前來營救。這一段影片拍得十分感人。不過,恰是這次救援失敗,一架直升機被塔利班擊落,造成了美軍在20年阿富汗戰爭中一次最慘重的傷亡。餘下的一架飛機只能撤回,眼看無法前去支援戰友,激動中甚至有人舉槍威脅飛行員將他們放下去!
塔利班襲擊了馬庫斯隱蔽的村舍,將他拖出來,直拖到施行砍頭極刑的橫木。在塔利班的長刀揮起的刹刹那,槍聲大作。原來,救出馬庫斯的阿富汗山村的全體村民,持槍與塔利班對峙!
誓死保護客人!這是阿富汗自古以來的傳統。當年,他們如此保護了911主謀本•拉登,引起了美國進軍阿富汗,現在,阿富汗山民以同樣的方式堅決保衛馬庫斯。塔利班面對一眾荷槍實彈的本地人,悻悻而退。
此後真實的歷史是,美軍救出馬庫斯,繼而出動上百架次飛機,炸死600多名塔利班分子(同時造成了17名村民的死亡)。三年後,美軍以墨菲之名為新建導彈驅逐艦命名,以示紀念。
自從該隱殺弟亞伯之後,戰爭從來沒有離開過人類社會,以至普通人會陷於這樣的兩難之中。
但是政治家與決策者們,他們要負的責任更大。悲愴的八月,美國倉皇撤軍,總統逃向他國,塔利班再度得勢,逃難者擠滿機場,危機在阿富汗重燃,未來更加暗淡……
看到片中在黑鷹直升機的護衛下,馬庫斯被抬上飛機的情景,總令人想到另一幕:扒著美國飛機渴望逃離的三個阿富汗人,從高空墜落!阿富汗啊,這個99%的人口為穆斯林的國家,平安的路,你還未曾知道……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