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與十萬個為甚麼讀《楚辭》(下)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
提出宇宙起源一系列的問題
在筆者青少年時代,同學和夥伴們很喜歡讀一套科普的書《十萬個為甚麼》。書中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問題之後是科學的解答。今天提倡啟發式創造性的教育觀念流行起來,據說會提好的問題的老師會是好老師,會問問題的學生會是好學生。按照這個標準,先賢屈原是當仁不讓的好老師、好學生,在他所寫的《天問》中就問了大量的問題,涵蓋面很廣,至今仍有啟發意義。屈原在《天問》的開始,提出了宇宙起源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特別精彩,無數思想家為其點讚,也對其作廣泛深入的研究。筆者大致將之分類為:有宇宙之初狀態的問題;自然現象如何解釋的問題,如晝夜星辰日月風;誰維護了宇宙天體秩序的問題;誰使得萬物化育的問題;作者在其中也提到自然神仙,如風神;作者想知道答案,雖然在他之先的遠古故事或經典書籍如《老子》等,已經有一些描述和說明,但看來並不能完全說服作者,他在自己人生大動盪時代,對許多事情感到疑惑不解,而首先就發出天問,意思是對天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到底是關於自然現象和規律的,還是哲學的或宗教的?我看三者都有。
問的天應是先秦祭拜的上帝
然後作者又問了堯舜禹和鯀治水的問題,其中有關人因何理由作決定的問題;聯繫著治水,作者又問了一些氣候地理地貌,其中都夾雜著超自然的神怪問題。這些問題並非都是問自然現象,還帶有一種神仙觀和神秘觀;他也提出了人的生命問題,包括長生不死、延長壽命求不死等。 隨後,作者主要對堯舜禹,夏朝到商湯滅夏桀約五百年歷史中(據《竹書紀年》說,從禹到桀472年),許多歷史人物的故事提出問題,中間不乏神怪之事和各種神仙,如黃河水神河伯、雨神蓱、風神飛廉、女媧等。屈原提出了道德問題,如後羿射瞎河伯,並娶其妻等;也提到農業,鯀在田地裡種黑粟,除雜草,「鹹播秬黍,莆雚是營」;辭中講到啟取代益,歷史上「禪讓制」的結束,「世襲制」的開始;也提到家庭關係問題,比如舜和他弟弟象的故事。這段中很重要的是提及上帝,啟向上帝的祭祀,「啟棘賓商」,並得賜《九辯》和《九歌》;天帝降生後羿,目的是讓他去為夏民除害,「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從整個《天問》來看,所問的天應當是先秦先民所祭拜的上帝。筆者要強調的是:辭文表現出強烈的宗教色彩,劉小楓所認為的「屈原原本無意關注形而上學問題」(《拯救與逍遙》2007年版第87頁),並不恰當。
至少有六處提出宗教性問題
屈原又提問商朝的先祖帝嚳、簡狄;商王季、亥、恒、上甲微,以及湯及商朝賢臣伊尹的一些事情。他提出為何上甲微兄弟倆一起淫亂,並弟謀害兄長,壞人篡奪王位,行為詭詐,反而子孫昌盛?屈原思想歷史已經發生的這些政治現象中的不義,恐怕對自己面臨的環境,感觸更深了。屈原長篇問了西周歷史中的問題,從其先祖帝嚳,後稷,也就是棄,他是開始種稷和麥子的人;再提到周太王、太王兒子季曆(西伯)、文王昌、武王發、昭王暇、穆王滿、厲王胡、幽王宮涅,以及太師呂望,周公旦;東周諸侯的四個王。他多次提到商紂王,忠臣比干、梅伯和箕子的悲慘下場,奸臣雷開的阿諛奉承。屈原也提到孤竹國伯夷、叔齊事蹟,還提到遠古時的壽星彭祖。屈原在其中至少有六處,提出宗教性的問題:
一、上帝為何讓改朝換代發生?上帝既然把天下交給商殷,為何又讓其滅亡呢?(受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二、為何有人(文王)向上天呼求,得到上天的正面回應,而有人(紂王)呼求,則無效果呢?
三、天命反復不定,到底它會保佑和懲罰誰呢?還有一個準宗教的問題,為何聖人美德相似,但結局大不相同?
屈原約伯各自求問上主結果
中國注重歷史,以史為鑒,文史哲同修,這在屈原大作中充分表現出來。中國傳統文化談形而上問題,總是聯繫著現實社會問題,關注王道民生,不尚玄談,就連《老子》也是如此,屈原也不例外。有人認為屈原真正關心的不是民生,而是王道,這是硬性地把這兩點割裂開來了。作者最後還是落腳到楚國的國情上,談到楚國的問題,屢次戰敗,有心中無奈傷感,有對好戰的國策的不滿,有對祈求上帝的疑惑:國家的臉面都沒有了,祈求上帝有甚麼用處呢(厥嚴不奉,帝何求)?屈原經歷國家之不幸,約伯經歷個人家庭之大難,他們都向各自心中的至高神求問,但前者沒有回應,後者卻得到回答(約伯記38至41章)。屈原問天帝,但有對天帝存疑,約伯卻對上帝堅心信靠,「我從前只是風聞有你,但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章5節)屈原最後投江明志,約伯則得到天父的賜福。這些對比,值得我們深思。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