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何時了?
2020年末,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新冠病毒出現一周年之際,稱對2021年滿懷希望,因為疫苗面世在即,他說:「疫苗為扭轉疫情帶來了極大的希望。」然而,疫情沒有如想像中被扭轉,Omicron的出現令病例再次激增,譚德塞在2021年終時,呼籲大家用上一切方法結束疫情,包括各國公平分配疫苗。他表示:「2022必須成為我們終止大流行病的一年。」2022年疫情真的可以結束嗎?
李禮舜教授(Dr Nelson Lee)
Omicron令加拿大疫情再次肆虐,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統計,全國每日新增確診數字在去年12月27日創下49,148宗的最高紀錄,對比之下,一個月前才不過3,020宗(2021年11月27日),而第五波疫情前的最高紀錄也只是9,570宗(2021年4月15日)。
雖然今年元旦以後,確診數字看似回落,不過有專家指實際數字遠超於此,阿省首席衛生官欣蕭(Deena Hinshaw)醫生1月11日強調,核酸(PCR)病毒檢測資格調高,影響了每日病例數字的準確性,她表示實際病例數量起碼是檢測報告的10倍或更多。
但吊詭的是,Omicron帶來海嘯式的第五波疫情,不過這種傳染力強,殺傷力似乎較弱的變種病毒,卻被認為會令大流行更快結束。卑詩省首席衛生官亨利醫生(Bonnie Henry)在去年底接受CBC訪問時稱,縱使疫情猖獗,但她相信卑詩省最終會看到大流行的結束,她指出「Omicron改變了病毒的表現,它讓我們更快地到達那個境地。」
亨利醫生表示隨著春季來臨,越來越多兒童接種疫苗,感染速度會逐漸減慢,病毒最終將成為流行病,不過她說當前仍有許多未知因素。安省新冠疫情科學顧問團科學總監朱尼醫生(Peter Jüuni)和另一位傳染病專家埃文斯醫生(Gerald Evans)在1月初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他們相信今年秋天會進入新常態—疫情變成如流感一樣的流行病,較容易控制。埃文斯醫生更指傳染力強毒性低的Omicron,結合注射疫苗,會令人們的免疫能力增加得更快,他形容這是一種「理想」(ideal)病毒。
究竟疫情是否已見曙光?多倫多大學達拉拉納公共衛生學院(the Dalla Lan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大流行病研究所(Institute for Pandemics)主任(署任)李禮舜教授接受本報訪問,他認為疫情其實非常嚴峻,絕不能掉以輕心。李教授之前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任職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主管,他於2003年曾參與香港非典型肺炎(SARS)的抗疫工作。
李教授在1月初接受訪問,當時安省的每日感染數字驚人,曾經創下單日新增確診數字18,445宗的紀錄(1月1日),但入院、入住ICU、死亡數字仍然未及之前第三波的紀錄,令人感覺Omicron是一種較為「溫和的」病毒,疫情似乎好轉。李教授認為解讀這些數字,需要留意時間性的演化,他解釋道:「由感染到出現病癥,以至到入院,其中會有一個 time lag(時間滯差),我們在這樣短的時間内很難預料疫情的發展。今天(1月4日)已有1,300多人入院,266人入住ICU,當中有人需要使用呼吸機,疫情其實相當嚴峻,情況絕對沒有改善。」
至於有人認為Omicron是一個較為「弱」的變種病毒,李教授不以為然。他表示:「根據數據,雖然說Omicron對肺部的感染力較弱,但由於傳染力強,感染人數也就更多,一樣會造成相當多的人出現嚴重併發症,以至入院或死亡,特別是那些沒有打針的人、身體抵抗力弱的長期病患和還未完全接種的兒童,即使是身體壯健的人也不是零風險,一樣有機會變成重症,所以這絕對不是一種『弱』的病毒。」
李教授當年曾在香港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參與抗SARS工作,李教授指這次的新冠病毒也較當年的SARS更難控制。他直言:「控制SARS比較直接一點,因為SARS是病癥出現後才開始傳染,這樣更容易截斷傳染鏈,但這次控制新冠病毒的困難在於,出現病癥前的兩天已可以傳染人,病人自己不覺有病,可能還到處去,在不知不覺間傳染了其他人。」
不過,他形容這20年間科學有很大的進步,當年的經驗為今次的疫情做了準備,他回憶道:「那時SARS是很難將病毒找出來的,根本不知道病毒的特性。但這次新冠病毒,我們在2020年已很快找出基因排序和測試方法,疫苗也很快研製出來。」
但疫情真的會在今年結束嗎?李教授認為從科學角度來看,不應這樣快下定論,因為還有許多未知之數。他說:「疫情結束不是一個 full stop(句號),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疫情變化,我們一般都相信這種病毒是不會突然消失的,它將會長期在人類社會中存在,引致流行病的出現。」
李教授指出影響疫情變化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 免疫經驗:
人能否免疫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接觸過這種病毒,這種經驗主要從接種疫苗和感染病毒得到。
* 疫苗覆蓋率:
此外,也要看整體有多少人接種過疫苗,有多少人打過第三針加強劑。這需要從全球性的角度去考慮,因為只要有國家接種率低,也就很難控制疫情,就像今次來自南非的Omicron出現引發全球另一波的疫情。假如不是全球都有免疫經驗,疫情是不能停下來的。
* 病毒的演化:
RNA病毒是會不斷演化的,就好像流感一樣,它會隨著傳播在人體上不斷突變(mutation)。這次的新冠狀病毒就先後出現過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等變異株,病毒的演化速度,我們是不能預計的。
* 介入治療(intervention)方法:
病毒不斷變化,疫苗能否及時地更新,對抗更多品種的病毒呢?又例如新開發的口服藥物,能否更早醫治疾病,以至重症不會出現呢?
疫情不知何時結束,人仍然要活在瘟疫蔓延時,李教授鼓勵我們要做好兩件事:第一、盡快接種疫苗,提高自己對Omicron的免疫力;第二、小心病毒傳播途徑,他指出太多人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病毒只有在近距離接觸,例如同住或擁抱下才會傳播,但其實現時已很清楚知道,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染,在沒有防護措施下的接觸,都有感染機會。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