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何得拯救?讀《中國文化新視域》有感(中)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二年六月
儒家聖賢孔子的救贖觀
在上期,筆者談到楊慶球教授關於中西倫理觀的比較,本期扼要論及他在「救贖篇:肉身成道:儒家與道教的救贖論」中,對於中國儒家、道教,以及它們和基督教在救贖論上的比較。嚴格來講,救贖兩個字中的「贖」的觀念原是基督教所獨有的,它是講「救」的途徑和方法。而「救」從宗教意義來說,會涉及兩方面:一是人肉體死亡後,有沒有可能會有一種超越死亡的永恆生命;二是如果有可能,達到的途徑和方法是甚麼。有靈魂的人必然會思想和重視是否有「救」。作者先研究了儒家聖賢孔子的救贖觀。孔子講的「道」,乃是古代聖王和君子的道,孟子認為這道就是「仁」的內容,所以儒家的「道」非基督教《聖經》中啟示的「道」,後者是超越的上帝和救贖者。作者引用了《論語》中的十處經文,主要討論孔子關於「天」的論述。雖然「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孔子並非無神論者。孔子敬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這表明天是有意志的。天雖然是默然無語,但他卻按公義而賞善罰惡,在孔子見衛靈公的夫人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來。孔子認為欺騙天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因為天就是真理。孔子很少向天祈禱,但在危機時,往往會提到天。
「道 」與「德」為道教根本原理
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馮有蘭認為,在中國文化史上,「天」有五種含義。筆者曾提出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天」這個字和「帝」共有十五處,其中十四處明顯指的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天命乃是天賦予人的使命,而道在人的仁心中彰顯,人則要「下學而上達」,也就是追求自我修德,自我成聖,目的是在今生做到內聖外王,以道德化成(即改變)世界。人與人格天的關係雖然可以「上達」,而且「知我者其天乎」,人和上帝之間有感通,有「遙契」(牟宗三語),人心可以對天開放,但從根本上看,人的救贖是靠自我力量的救贖,是自我成聖,而不是靠上帝的恩典,不是外在的救贖之道。作者再論道教的救贖觀。東漢開始的道教和先秦道家並不相同,但又有密切聯繫,前者以後者的經典如《老子》、《列子》、《莊子》,以及漢代的《淮南子》、《太平經》等為其教門經典。《老子》(《道德經》)中的「道論」被後來道家和道教經典所接受,「道」是形而上的實體,又是宇宙的起源。東漢張道陵(西元34-156)創立道教,尊老子為祖師和崇高的天神,奉《道德經》為道教聖典,「道」與「德」為最根本的教門原理,再加添崇拜禮儀和修煉之法。
服用金丹可以成仙延壽
早期道教相信老子是「道」的化身,兩者合二為一,他是「太上老君」,「好像創造主一樣」;而人要藉著修道,達到「返本還原」,與道同一體。道教受到先秦神仙家的影響,發展出神仙學。《列子》記載人可以成為神人和成仙,神人或仙人是由人提升到了不受自然水火之害,可以長生不死的狀態,而目的是在於獨善其身。怎樣達到這種自我提升呢?必要條件是要有先天稟賦,而充分條件是要有名師指點,個人的勤奮和堅忍的學習和修己。《太平經》將人分為九等,下面幾等人要晉身到「仙」才能不死。成仙有兩條途徑:一是道德修為,去惡積善;二是道教的獨門技─煉丹術。煉丹術來自《周易參同契》,包括煉內外丹。煉外丹是將鉛汞與其他藥物配製後,在爐火上燒煉成一種化合物,可以延年益壽;煉成了一種金丹後,服用可以成仙(《抱樸子》)。這種煉丹實踐帶來了化學物理探索的積極意義,但終究因為是追求長生不老,沒有給中國帶來科學革命,而成為神秘主義的方術。煉內丹是視自己身體為爐灶,以體內的精氣為藥物,「以神支配身體活動的元神為運用」,在身體內修成「仙丹」,它成為後來道教修煉師的主要道術。
人得救贖是上帝的恩典
道教的修為方法中,帶有一些有益於整全健康的效果,但往往又會過界而成為巫術。這種修煉的宗教基礎是,道教認為神在天上,也在身體內,這就和儒家思想大不相同了。概言之,道教追求的人成仙人,和基督教的上帝觀、天使觀和人觀完全不同,道教的救贖從根本上還是人的自我救贖,欲通過修德和煉丹而達至長生不老。基督教跟儒家和道教都不同,《聖經》啟示的是,人得救贖是來自上帝的恩典。無所不能的上帝道成肉身,祂就是基督;基督在十字架上犧牲,目的是擔當所有人的罪,然後祂三天復活,使得信靠上帝的人也有復活的盼望,正如作者所寫:「基督教的救贖則先否定現世,現世銷化後重現原初創造的美好,現世得到更生(transformation)而永恆。」作者還指出:儒家、道教和基督教都「排除了希臘二元主義的靈肉分割,肉身成道(即永生)成為終極關懷。」緊接著,作者帶著對同胞之救贖盼望的同情寫道:「也許,這便是中國人心靈所共同企盼之所在。」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