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現在,要等到何時?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三年七月
分享掙扎 共同承擔
曾經聽過一位宗教教育工作者說:「教會要培育好的基督徒,必先要有好的教會;要有好的教會,必先要有好的傳道人;要有好的傳道人,必需要有好的神學教育;要有好的神學教育,必先要有好的師資和好的學生。」那麼,要讓新移民流散群體有好的牧養,需要的是甚麼呢?若認為只靠好的牧者,那便大錯特錯了!其實,牧者一個人能做的極其有限,一位好牧者主要有賴眾會友和同工來成就他;同樣地,牧養新移民流散群體,實在需要有弟兄姊妹願意共同負擔及共同努力,這也是前文提到的「留住我,留住我吧」的接待關顧新移民分享研討會舉辦的原因—這是一個異象的傳遞,是一個集思廣益的機會,也是一個分享掙扎,共同承擔分工的任務。
公司立場 兩難抉擇
移民的掙扎,除了要適應新環境外,找工作也是新移民家庭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一位從事物業管理的朋友跟我分享:「我們公司聘用過很多沒有加拿大工作經驗的新移民,這些同事坦承,最大的困難普遍都是入不敷支,單是房價和租金升幅驚人,實在已經吃不消,加上通貨膨脹,百物騰貴,大大構成生活上的壓力。入職後,那些沒有加拿大工作經驗的新人,都會接受在職培訓,但有了職場經驗之後,他們或會找到一份薪金比現時稍微高一點的工作,於是便辭職不幹。站在公司的立場,這類招聘都是兩難的抉擇,究竟應否給予新移民入職的機會?還是從公司的利益考量,應否繼續投放資源培訓這類『留不住』的新人?」經濟重擔從來不是一個容易克服的問題,尤其是新移民。在經濟壓力下,個人能否放下身段?有人在原居地時已是高薪厚職的管理階層,但在加拿大卻不易找回同樣條件的工作;要是跟以前比較,今天的薪酬和職位落差相距甚遠,他們將會怎樣面對?是否仍有信心天父會施恩供應?此時此刻,弟兄姊妹的同行,互相關顧,施予幫助最為實際,而非單靠一個傳道人,就可以給予全方位的照應。
青年事工 加大力度
多倫多兩文三語的華人教會,在接待大量新移民的同時,同樣要克服各種困難。新移民來到陌生環境,要面對的不單是經濟壓力,還有語言隔膜和文化差距,作父母的更要關注,移民後在加國長大的孩子,由於受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他們崇尚自由和創造力,希望改變舊有的模式和傳統,同時,亦十分需要同儕朋輩之間的認同和支持,所以教會在青少年事工上必須加大力度。只是在籌辦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常遇上不少挑戰;例如在安排活動場地時,偶爾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要等到聚會前一天,大家才獲通知確實活動地點;為此有家長反映,孩子參加教會活動,父母希望早點知道地點,以便安排接送,如果太遲才得知,很是不便。我們不能否定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那麼,在這些問題上怎樣才做得更好呢?要贏取新移民對我們的信任,同理心不可缺啊!等到何時 立即行動
若問,新移民面對的問題,是單一的語言問題?是世代問題?還是文化差異的問題?筆者沒有答案,由於情況因人而異,很難有劃一的處理方法。筆者作為一個「開心」手術的康復者,在手術後的療養期內,也曾祈望能在「同聲同氣」的環境內,得到照顧和支持,相信新移民亦有同樣的心願,我們願意成為他們「同聲同氣」的同行者嗎?從宗教歷史的進程,神呼召每一代的信徒,都有特定的使命要他們完成。一般初信的基督徒大都是滿腔熱誠,心懷大志,並把「我要向全世界的人傳福音」常掛口邊,但天父知道我們的軟弱,祂說:「我會把羊群引領前往你們之地。」於是,祂將烏克蘭的羊群、阿富汗的羊群和香港的羊群帶到我們當中。當上帝將這些羊群安放在我們社區的時候,我們作好準備迎接他們了嗎?我們有計劃給他們最好的接待和向他們傳福音嗎?
If not now, when? If not here, where?耳際彷彿響起了這首詩歌《要等到何時》:「我年輕時,主曾這樣問我:『是否願意放下所有來跟從我?』我說:『再等一些時候,等我畢業以後,我再跟從祢。』過了幾年,主又這樣問我:『是否願意放下所有來跟從我?』我說……」
新移民事工你有負擔嗎?還要等到何時才行動呢?If not now, when?
王建革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