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堅毅的香港故事
在香港小住了兩個月後返回多倫多,正值加拿大的「香港周」。香港的情景還未忘記,又迎來老家的舊日情懷。畢竟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不管那裡有甚麼變化,仍然是曾經深愛過的原居地,那裡還有至愛的家人與好友。香港政府要說好香港故事,我只管說我的故事和我認識的故事,好與不好則見仁見智了。
我的故事
離港之前,給一個在多倫多舉行,面向全世界的「看圖徵文比賽─200字華文微小說」投了稿。在「香港周」揭幕前,這個徵文比賽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行盛大的綜合文藝頒獎典禮,共有五百多人參加,場面開心熱鬧。入圍作品中,不少是來自香港的新舊移民和現居香港的參賽者,當中有著各種不同經歷的香港故事,我如下參賽的故事也被選了入圍(如下)。
「謝謝把它們留下來─它們記載了黃金歲月香港經濟的輝煌,破局起飛的中華經濟,也裝載著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年輕記者對出生地與祖國願景的滿腔熱忱。小伙子最後選擇把它們從香港帶到多倫多,用心保留了四十年。儘管有著恨鐵不成鋼的無奈,這個地方和那裡的人曾是小伙子深愛過,它們就是最好的見證。當年的熱血青年現已年過花甲,但總想把最美好的東西永久保存,並讓更多人分享。謝謝多倫多大學利銘澤典宬把它們─那三年的《經濟導報》留下來。」
我認識的故事
加拿大「香港周」在多倫多、溫哥華和卡加里等大城市開展,其中一個重點活動是於8月3日至13日,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行的「藝道融心」朱達誠藝術作品展;藉著李小龍逝世五十周年,這個展覽展出真人大小(5呎8吋)的李小龍踢腿像,曾就讀香港大學的孫中山先生像,更有從未公開展出的梅艷芳頭像﹐以及逝世20周年的謝婉雯醫生頭像。每個雕像人物都包含著意義重大和影響深遠的香港故事。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這電影對白至今仍是街知巷聞的李小龍經典名句﹐而更加重要的是他背後的努力及付出﹐且成功把全球華人過去的形象扭轉過來﹐塑造出的中國人形象﹐影響遍及全球。
基石(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