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特朗普再次當選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三月
北大西洋公約軍事協議
特朗普在南卡羅來納州競選活動中被問及有關北約問題。「某大國領袖曾經問我,美國會不會出兵防衛未交足會費的北約成員國?」「不會,我不會保護你。我會鼓勵俄羅斯放手去幹,你一定要交數。」幾日後他又重申如果重返白宮,華盛頓不會再保護未交足「會費」的北約成員。北大西洋公約軍事協議的精神,憲章第五款列明集體安全原則。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受到武力襲擊,其他成員國有義務出兵防衛。借用大仲馬《三劍俠》火槍手的口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all for one, one for all)」冷戰結束後,北約成員國都削減國防經費和軍力,將資源投向改善民生。1991年俄羅斯攻打車臣,令前華沙團的成員產生危機感,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前南斯拉夫成員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紛紛加入北約。俄烏戰爭後,連一向臣服於蘇聯/俄羅斯的芬蘭也加入北約;芬蘭由於地理上與俄羅斯接壤,國家人口和軍事力量都不足對抗俄羅斯,所以一向採取妥協的立場,甚至出現「芬蘭化」(Finlandization)的詞彙,即獨立小國在外交上要顧全強鄰的面子,不能得罪強鄰;一向軍事上獨立的瑞典也申請加入北約。但如果沒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集體安全原則,加入北約還有甚麼實質意思?
回歸孤立主義的特朗普
北約憲章第三款建議所有成員國需將GDP的2%花在軍備上,這是一項指引(guideline),是對成員國的承諾,並非會費。各成員國因為地緣政治的因素,面對敵對勢力的軍事壓力各自不同,考慮投放在國防經費的迫切感也不一樣。北約31個成員國之中,只有11個國家實踐將 GDP 2%花費在自己國防上的承諾。目前越接近俄羅斯的花費越多,波蘭花費3.9%、美國3.49%、英國2.07%,其餘超過2%的都是歐洲東方面對俄羅斯威脅的小國。加拿大1.38%,還未批准加入北約的瑞典將會花費2.1%。德國墨克爾時代與俄羅斯關係良好,乘機裁軍,現已改變立場,大幅提升軍費。今日世界上的人絶大部分都是二戰以後出生的,他們對美國的觀感就是世界警察。到處都有軍事基地,專門管人閒事,介入當地政局;其實這只是美國二戰後的角色,在這之前美國向來有孤立主義的傳統。受到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阻隔,美國只追求與各國貿易、做生意,不願意介入歐洲或亞洲的渾水。第一次世界大戰要等到第三年(1917年)美國才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德國已經入侵波蘭,引起英法對德宣戰,美國國內内仍有強大反戰的勢力;到1941年12月珍珠港被偷襲後才參戰。戰後美國勢力獨大,孤立主義的傳統才淡薄起來。特朗普在任時的首個任務,就是重新回歸孤立主義,對於北約盟國、近鄰加拿大都不看在眼裡,退出氣候協議、泛太平洋經貿組織TPP。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會否重新樹立孤立主義?
談判專家不按常理出牌
盟國希望美國的外交政策明確,特朗普作為協議談判專家(deal maker),就是不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牌,可以隨便改換立場,達成對自己有利的協議,對傳統盟友的支持竟是隨時可以放棄的籌碼。他號稱能夠迅速結束俄烏戰爭,威脅切斷烏克蘭的經濟和軍火供應,又向俄羅斯表示,容許佔據克里米亞及東部兩成烏克蘭的土地,莫非這就是談判專家達成以領土換取和平的協議?加拿大作為美國的近鄰、長期和忠實的盟友,對於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真感頭痛。在特朗普眼中,加拿大為佔美國便宜的小弟。總理杜魯多宣稱願意與美國合作,固然軍費方面還是「有拖無欠」;國防部長布萊爾聲稱要負責任地使用公帑,GDP 2%只是長遠的目標。政客的承諾,尤其在選舉期間所作的,到底有幾分會兌現?特朗普令人難以招架的地方正是,他夠膽打破共識,推出大家認為不可能不可取的政策。
江大惠(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