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飯戲攻心》I和II評論電影的靈魂
我喜歡談電影內容而非表達技巧,因後者要有正規電影學院訓練,而前者只要能看懂故事,就能有所反思,較民主。現嘗試以《飯 I》闡述我看電影的一套方法。
先介紹一下自創「睇戲三角尺」如圖:
一)主角改變:每套戲的男主角或女主角,由「開場景況」(1)到「收場景況」
(2)一定會有改變(外在/內心),要找到這改變,這就是戲劇。
二)在高潮位選擇(3):電影一般都是三幕劇,當戲發展到約片長四分之三時(第三
幕之初),每每是高潮位,主角往往要選擇—是行動(4)還是行動(5)。
三)選擇背後的價值:行動(4)還是行動(5)只是表面,背後代表之價值(價值A或
價值B)才更重要;若價值A,B是一負一正(如害人Vs救人),或兩項皆負面(如
殺人Vs騙人),對主角而言,挑戰不大;最大掙扎應是兩項正面價值只能選其一,
此時戲劇性就變得強烈,觀衆眾亦會覺得很有戲味,以致再三觀看。
知道主角的選擇,就可揭露主角的價值觀,同時也多是編劇、編導的價值觀。
一、主角改變:
第一幕(起)—開場時,大哥黃子華持守父業,守著寬敞的廠廈,表面頭頭是道,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尊重大哥的地位,規規矩矩,每晚八時回來晚飯,有固定的廚師Josephine操刀,事業亦順利。
第二幕(承)—大哥發現二哥的愛人,竟是自己的舊情人Monica時,大受打擊,匆忙找喵喵充當女友,喵喵亦因傾慕大哥而配合。此時,Josephine和Monica陸續遷入陳家,成為一家人。
(轉):大哥再發現,當年與Monica分手原來是一場誤會,所以希望破鏡重圓,加上被喵喵看穿自己色盲而自卑自憐,更決定要追回Monica。
第三幕(合)—當大哥和Monica有機會親吻時,雙方赫然發覺有奇異的感覺,碰上三哥向Josephine求婚失敗,二哥又因同父異母被冷待和賣屋與兄弟意見不合,遂與大哥起衝突,大家預備各散東西,結局是大哥收拾殘局,一家復和,並最後表白。
二、主角在高潮選擇
大哥的選擇:行動A—追回舊愛Monica
行動B—把舊愛Monica讓給二哥
三、選擇背後的價值
行動A—背後價值是愛情
行動B—背後價值是親情
注意:價值A和B都是正面的。
愛情Vs親情,叫人怎樣只選一項呢?這就是大哥內心的掙扎。
這種結合親情和愛情的感情,我暫時稱它為「親愛情」,這也可以說是陳導了不起的創見吧!
細心觀看,不難發現「家」就是這套戲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戲內有這些金句:「家在,人在,爐頭在。」
亡母精句:「家人在哪,那裡就是家。」「打開門,走出去,走遠點!」
在訪談中,陳詠燊導演表白過,我拍的家和家人是充滿愛的,所以親情與愛情是可以並存的,也可以包容彼此的過失,原諒大家的不是,所以結尾時,大家縱然要離開這個祖傳地方,但仍是一家人,因為彼此有愛。
說到這裡,我想起香港人,更想起我的信仰。愛,其實是基督教的核心:「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3章8節)「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
還有,下次看電影時,不要只關心「好唔好睇?」而是開始尋找它的靈魂:「是否有內容?有訊息(message)?電影是否言之有物的『好電影』?」
(註:本文含有劇透,請先看電影再來看文章。若讀者想跟我有更深討論,歡迎透過號角電郵 toronto@cchc.org 聯絡我。)
翁偉微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