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與基督教 有關啟示的信仰(下)
直至今日,在外人看來,穆斯林是由男女信眾手足情誼的緊密紐帶聯結起來。如果不認識烏瑪的觀念,也不會了解穆斯林社群;儘管政治上不統一,但卻是一個以《古蘭經》和穆罕默德強調的兄弟情誼所形成的社群。一千多年來,穆斯林有不少內部戰爭,但涉及對外的非伊斯蘭教宗教文化,他們必然團結起來,一致為真主而抗爭到底。伊斯蘭教烏瑪的成員分佈世界各地,在每年的麥加朝聖隊伍中,就可以從外形上辨識出來,見證全球的烏瑪成員,共同聚集於亞伯拉罕在麥加建造的天房禮拜。如果有人侮辱先知,全世界的烏瑪成員,為了先知的榮耀,不惜向施辱者同一心志實踐報復。
除了阿拉伯穆斯林外,伊朗穆斯林是第二大的烏瑪,他們與阿拉伯同時建立伊斯蘭古典文明,但至今仍說波斯語,與波斯文化有緊密聯繫的,包括伊朗、庫爾德人、阿富汗人、塔吉克人、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在印度有近兩億多穆斯林信徒,另在印度尼西亞有超過二億信徒。
a、唸功或證信(唸,即信仰作證):穆斯林一生至少要一次公開作信仰表白(即基督教的傳福音),每日念清真言︰「除真主外,沒有甚麼神靈值得崇拜;我還作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即: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b、主命禮拜︰無論男女,由青春到死亡應盡的義務。它打斷信眾的日常生活,讓他們進入一個無需中介,直通真主的境界。禮拜必須朝向麥加的天房,一日五次,清晨太陽升起之前、中午、下午、日落及午夜前的晚上。禮拜的地點,室內室外都可以,附近有清真寺,應在寺內進行。星期五的禮拜叫聚禮(Juma),除非身在野外,否則必須在寺內進行。
c、齋戒︰齋戒月(Ramazān)在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除老人、病人、孕婦及產婦等可減免,而旅宿者在旅途結束後,適時補齊欠齋的日數。對於在傳統伊斯蘭社會之外生活的部分穆斯林,倘若未能在齋戒月守齋,可被允許在往後相對固定的規限時段內進行。無法補行的,可布施食物給貧民,即「抵齋」來補償。該月份齋戒如下:
每天從晨禮(Fājr,日出)到日落期間,停止飲食、性交等生理活動。日落之後直至次日晨禮之前,都可正常作息吃喝(包括食用開齋飯、性交等生理活動。)齋戒目的是禁止私慾,不合法規的言語和行為,力求自省,容忍悔過,還要關心老弱貧困的人。
日間不能進食,有些人夜間卻大飲大食,是違背齋戒原意。齋戒月過後,是新年的開始,有大型活動慶祝。
d、天課:是阿拉伯文「則卡提」的音譯,本意是潔淨。教法規定收入富足的人應繳納的宗教稅,如此做他們的財富得以淨化,在真主眼中得以合法化。徵收後由「公共金庫」保管,用於國家的公共事業,包括賑濟窮人。
伊斯蘭教的天課,就是為縮小貧富差距而建立的制度,是以接濟貧困,造福社會為目的。富人被強制拿出一部分錢施予濟貧民和窮苦人。《古蘭經》曾教導「你們決不能獲得全善,直到你們施捨自己所喜愛的財物。」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小,就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富人關心,接濟貧民;而貧民愛戴,擁護富人。社會逐步走向和平與安寧,構建和諧社會。與基督教《聖經》的教導一致︰「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書1章27節)不過,伊斯蘭社會把它實踐成為強制性的制度。
e、朝聖(哈吉 Hajj):凡有條件的男女穆斯林,一生中必須去沙特麥加城內的「克爾白」朝覲一次。正式朝覲的時間為伊斯蘭曆的12月8至10日,稱為大朝。 此外,一年之中任何時間都可前去朝覲,但它稱為「小朝」或「副朝」。
大朝的儀式有:受戒、繞天房、住「米那」、站阿拉法特山、在薩法和麥爾臥兩山之間奔跑、射石(投打石鬼)等。朝覲的條件是成年、身體健康、有足夠的旅費而無債務纏身等。小朝除了麥加之外,還可以去耶路撒冷及各地的聖人墓地。
朝聖(哈吉)象徵了回歸伊斯蘭世界的空間中心,也是回歸人類自身狀態的時間源頭。它由亞伯拉罕最初建立,後來由伊斯蘭先知振興起來;他們相信,如果一個人以忠心和真誠進行朝聖活動,真主會赦免他們的罪過。
楊慶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