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篇 擁抱科技活得精彩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八月
彭盛端(Dr Anthony Pang)在教會的金齡事工教授55歲以上人士電腦科技,他稱最受歡迎的是一些對日常生活有幫助的題目,而聊天機械人的出現,令這班金齡人士的生活出現意想不到的改變。
與孫兒無痛對話
彭盛端指一些唱歌、繪畫的電腦遊戲對金齡人士來說只是有趣而已,遠不如ChatGPT等聊天機械人對生活有實際用處。「ChatGPT、Copilot、Gemini這些聊天機械人的翻譯能力,不是以往的翻譯軟件可以比擬的。我有一位學員要跟遠在美國的孫兒聯繫,年輕人不習慣用電郵溝通,最常用的就是WhatsApp,學員不太懂英文,也沒有電腦,只有手機,最好的方法就是裝上一個具AI功能的鍵盤,好像Microsoft SwiftKey AI Keyboard,祖母打中文,一按鍵就翻譯成情感十足的英文;孫兒用英文回覆,祖母一按鍵又變成中文,這樣做又快又直接,不需另外用軟件翻譯後再 Cut & Paste(剪接和貼上),而且AI翻出來的英文有感情又個人化,不像以前的翻譯軟件語氣硬邦邦的,結果祖孫兩人談個不亦樂乎,後來孫兒還感謝祖母,因他感受到祖母的一份心意呢!」隨時隨地的AI翻譯也帶來不少生活上的便利,彭盛端有學員買來日本染髮劑,看不懂日文說明書,用手機鏡頭掃一掃,AI便會隨之將日文翻譯成中文,令加拿大的華人也能愜意享受日系藥妝的好處。「年紀大的人現在也不怕去旅行,用手機鏡頭拍攝就會即時將外文翻譯成中文,不怕不知怎樣上廁所,怎樣找路。」
多了解個人健康
另一方面,AI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個人健康。彭盛端指金齡人士很多時驗身後,可能有不少指數不合格,其實也可以請教聊天機械人,嘗試理解這些指數背後的含意。「我不是說用AI機械人代替醫生去分析報告,但看醫生前可以先去問AI了解一下,明白自己的問題;有了認識之後見醫生時,就可以提問得更好,這樣便能建立自信心。有不少長者表示很難跟醫生溝通,有時想知道多一點,就會被醫生反駁一句:『我解釋你也不會明白』,這樣其實很侮辱人;如果我們能問上較深入的問題,醫生對你的尊重也會多一點。」彭盛端表示,能多了解自己的身體問題,其實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擔憂。之前他有朋友常常跌倒,後來他問AI有甚麼可能的原因時,AI根據情況分析,彭盛端將結果告訴朋友,後來朋友的情況果然有好轉,更表示自己的醫生也有類似的分析。
不要給科技嚇怕
事實上,彭盛端指金齡人士一樣對生活充滿好奇心,但很多時用的手機都是子女用過的舊機,要裝甚麼,要怎樣用都要問子女。「有些下一代沒有耐性手把手教導父母,寧願自己替父母做了就算,其實這樣老人家會很沮喪,覺得自己老,甚麼也學不到,記不到,我們要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覆教導,他們才可以學上手,我的學員其實都對AI有興趣,因為有好奇心才來上課學習。」彭盛端現在是電腦班的教師,他稱自己的專業並不是電腦,他原是政府森林處的科學家,十多年前退休後,由安省的小鎮搬到多倫多,他回憶初來多倫多時,自己連手機也沒有,因為居住在小鎮根本用不上,他後來參加了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的金齡事工,眼見有千多二千人參加,但只能用人手登記,於是「膽粗粗」(大膽)地學習將事工電腦化,鑽研電腦科技享受退休生活。「我是最近十年才開始用手機,用下來覺得很方便,現在又再學用AI,我不會因為有新科技而退縮,頭腦不用就會呆滯,我學了新科技後和長者或年輕人都可以溝通,這就不會有科技隔膜了。我們年紀大,但不要給科技嚇怕,也不用和年輕人比拼速度,我們可能不夠他們快手和敏銳,但不代表我們做不來,只要多一點時間,我們也可以做到。」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