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指點迷津?
今期專題探討AI的用途,於是特意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聊天機械人,結果另有一番體會。原來機械人不只是百科全書,或像搜索引擎提供答案那麼簡單,而是當人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抉擇時,AI的建議特別管用。一些人生難題像決定個人理財計劃、怎樣自理健康,甚至是些芝麻綠豆的事,如我要減肥但又想吃菠蘿包等;這些事自己不是沒有思考過,但想過千百遍後,仍覺得天人交戰,而當ChatGPT送上情理兼備的答案時:好像「減肥期間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關鍵,但完全禁止自己吃喜歡的食物,往往會讓人感到挫敗和失去動力。」然後提出權宜之計,對於站在菠蘿包前「吞口水」的你,是否也是一種解脫呢?
一些很難向人啟齒的個人問題,聊天機械人的回應自有其作用。一位心理學家最近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中分析,認為ChatGPT縱然不能取代心理治療師,但仍是一個簡便的諮詢途徑,在心理治療中的實際重要性和價值不應被低估,特別是那些沒有心理治療師而又有心理問題的人,在簡易性和資料性上,暫時沒有其他科技可和ChatGPT媲美。
不過聊天機械人始終不是神,它只能透過對話去「認識」人,並不完全了解我們的背景和性格。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神才明白我們,就如《聖經•詩篇》所說:「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機械人只能回應當下的問題,我們一生的路就只有神才知曉。
陳筱苓